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30
/ 2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陈芬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6例(11.76%),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专业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和健康宣教4个维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为一种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动脉后使血管显影,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位实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造影术后患者需肢体制动并卧床休息,长时间保持单一体位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甚至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具有全脑血管造影术适应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男32例,女19例;年龄41-74岁,平均(57.43±9.76)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例。观察组患者男29例,女22例;年龄39-73岁,平均(57.28±9.69)岁;其中脑梗死患者2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干预

1.2.1对照组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说明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做好皮肤护理等。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见性护理。

1.2.2.1准备阶段(1)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3名责任护士组成,对小组人员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知识培训,熟悉预见性护理内容及措施,掌握具体护理操作方法。(2)拟定护理方案。小组成员参考近年我院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住院情况,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目前学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新进展,分析总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原因,拟定预见性护理方案。

1.2.2.2实施阶段(1)术前干预。①协助患者完成凝血相关检查,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黏稠度,如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则遵医嘱使用抗凝剂治疗;触诊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详细记录,并与其术后情况对比分析。②健康认知教育。术前为患者讲解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及方法,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教授患者相关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如更换体位、收缩肌肉、深呼吸等,术后返回病房进行足背运动。(2)术后干预。①一般护理。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出。②病情监测。术后3h每30min记录患者足部皮肤的色泽、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共6次,之后每1h记录1次,连续记录6次;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出血、青紫、肿胀以及包扎处松紧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③体位护理。依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具体病情,拟定适宜的止血方式、止血时间、卧床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卧床期间协助或指导患者按摩肌肉,进行肌肉收缩、足背运动等训练。

1.3 观察指标 出院前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自主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问卷分为四个维度,即专业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和健康宣教,每维度5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 P < 0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6 例( 11.76% ) ,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27,P < 0.05) 。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在专业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和健康宣教 4 个维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 n, ± s)

组别

n

专业水平

服务态度

沟通技巧

健康宣教

对照组

51

39.75±4.83

38.96±5.11

38.47±4.76

39.63±5.08

观察组

51

44.16±4.91

43.82±5.18

43.26±4.82

44.27±5.15

t

4.593

4.770

5.050

4.581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防范护理风险的护理方法,是指护理人员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某种疾病的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预测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或并发症,通过采用预防性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健康。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6例( 11.76% ) ,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这与高红等报道的结果相似。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由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同一体位,加之大多数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因此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较大。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通过术前健康认知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使其充分认识到预防性训练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积极进行训练如进行肌肉收缩、足背运动、肌肉按摩等,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通过预防性使用抗凝剂,减轻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静脉血回流; 通过严密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相应处理,从而显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方案并加以实施,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波.脑血管造影并发症330例临床分析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 : 111 -112.

[2]张艺羡.经皮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国护理管理.2014.14(z) : 151 -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