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王玉鹏

(石河子第四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除了需要讲解基础知识点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状态,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主要探讨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效策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难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期间,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便于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定理和概念,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促进学生抽象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并设定真实的教学情景,加强专业知识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相关内涵,掌握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以《几何图形》学习为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引导学生从现实物体中,得出抽象的几何图形,并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作出区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乒乓球、易拉罐、包装盒等等,引导学生探索实物中包含的几何图形,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兴趣[1]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设备时,可以播放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并结合相关实物,由学生对比和分析,总结立体图形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别。在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时,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了解,分别掌握不同的图形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助力学生抽象型思维的形成。

二、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部分数学知识而言,在学习期间由于比较枯燥,且部分知识点具有抽象性。为保障总体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期间,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并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或者,积极鼓励学生设问、质疑,基于开放化的问题形式,其问题的来源以生活、课本、电影、游戏、图书资料等多方面的事物为主。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点,并与所学知识进行串联,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创新思考空间,便于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发挥,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轴对称、平移、相似图形等平面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生活物品的包装等,将商品作为主要对象,引导学生探索包装物品的主要方法。此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相似图形、平移、轴对称等关键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教师在提问时,应保证问题内容的具象性。如,“怎样包装物品才能够节省材料呢”或者由学生提问,在教师的解答过程中探索相关知识。通过注重对问题的生活化延伸,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融入经验、方法和情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理论分析过渡到实践问题解决这一层面。

三、设置教学目标,培育核心素养

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通过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要求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作出改变。教师应避免出现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日常学习阶段,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熟知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有利于学生顺利地迁移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同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2]

以“矩形”数学知识点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探讨将平行四边特殊化处理之后,进而得出矩形定义。在学习矩形相关知识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践,由学生列举常见的矩形图案,并结合自身所观察到的矩形图案类型。从边、角和对角线着手,由学生探索上述基础元素分别具有的性质,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证明,完成对该类抽象图形数学知识的学习。

在教师不断罗列具体实例时,也能够形成完整、连贯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迁移,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阶段,促进日常生活事物的转变,形成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充分感知现实世界,为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形成提供基本支持。

四、分层布置作业,提高应用能力

对于最终的作业设计,属于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占据重要地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此,在数学作业设计期间,教师应避免采用单一作业形式,在主动创新时运用分层布置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完成作业。运用分层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教师需要考虑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应用性等特点,便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依托于实际的学习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作业分成基础类、进阶类、复杂类等三种层次,且作业难度应呈梯度上升。对于基础类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均共同完成,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后续学习阶段灵活运用。对于进阶类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其中的题目力所能及地完成。在攻克简单的问题之后,循序渐进探索难度较大的问题,在题目解答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不断提升。对于复杂类作业,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学生能力自主估计,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完成复杂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除了需要带领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点之外,还应重视素质教育活动全面落实,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创设数学教学情景,增强师生之间互动性。在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时,完成对分层作业的布置,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春杰.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02):2-4.

[2]罗绵景.渗透数学思想,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初中版,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