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在射击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心理训练在射击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涂艳玲

昆明市体育学校 云南昆明   邮编650506 

【摘要】:受到奥运会射击项目的影响,射击运动由一个大众体育的冷门项目到受到人们的熟悉和喜爱,与其他锻炼身体素质的跑步、铁饼、举重运动相比,射击运用更加注重对运动员的心理锻炼。人的心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自身行为,若在日常训练以及比赛中,运动员未有良好心理素质,不仅会加重比赛“失力”,甚至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对此需要在射击教学训练中重视并加强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帮助运动员更好的掌握射击技巧,加快进步。

【关键词】:射击;教学训练;心理训练;应用

在体育爱好者群众中,射击运动可以帮助运动员锻炼其坚韧意志,在射击时运动员需保持良好的精神注意力,避免受其他外界因素干扰,能够有效让人精神集中,专注投入某项工作或活动;且射击运动还需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观察力及思维力,而这需要运动员学会自我约束,避免出现记忆力转变情况;另外射击运动需要运动员手、胳膊以及臂膀力量协同,能够调动身体的灵活性及反应速度,让身体更加协调、准确。此外心理素养问题是重中之重,需要引导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及比赛中做出对自身更有利的行为,激发运动员的潜能意识,激发出自身潜能,从而对运动员的表现起到积极作用[1-2]

1.重要性

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中,不仅会重视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同样也是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必要的心理训练,运动员心理素质欠佳,存在上场胆怯、或因一次比赛失利陷入恐慌、又或因为现场环境产生恐惧心理等情况,即便有良好的身体机能、优越的运动技术以及完美的战术,也能在比赛以及日后运动中走的长远[3]。射击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技术以及心理需求要求较高,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在于如何达到准确射击,要求技术、动作保持一致,一旦出现差错会影响射击命中率,而其中心理因素影响受到广泛重视。在射击过程中,射击后坐力会产生枪支震动,会存在心理障碍,从而会影响射击技术水平,针对射击运动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心理障碍问题,开展心理训练能够提高运动的射击技术。

在射击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发现,心理因素贯穿整个过程中,而心理训练的应用能够帮助射击运动员缓解外在环境、枪声等刺激引起的心率加快、肌肉僵硬等情况,避免和减少错误工作,帮助射击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特征,提高运动员对射击的支配力,增强射击动作的决心和自信心,能够情话正确射击动作形成。即便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丰富的作战技术,在射击实践训练中,仍应当以心理训练为主,通过谈话、问卷调查以及大众趋势等了解运动员在训练中存在障碍问题,注重对运动员的心理诉求给予,再配合技术训练能够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且运动员持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最终比赛上的射击结果能够产生正面影响[4]

新运动员特别是首次接触的射击运动员,在进入靶场后,会因缺乏经验、基本功能差等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情绪波动大,对靶场出现的各种反应较为敏感,而对于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会有手脚不协调、手心出汗、肌肉僵硬等情况,甚至还会加快呼吸节奏,视线模糊,无法运用正确的射击技术,即便是射击技术再好的运动员若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影响最终的射击结果。影响射击运动员心理健康因素较多,涉及家庭、运动训练、成员之间等,需要运动教练加强重视,注重对射击运动员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的射击心理训练,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即便日后面对情形复杂、以及成绩不理想情况下运动员依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提高运动员的个人素质。

2.具体应用

2.1 心理暗示

这不仅是射击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常见的训练方法,同时也是学习上、工作上等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在训练前,需要为射击运动员提供良好的射击环境,让运动员深呼吸、或活动肢体将心静下来,完全放松后,引导运动员想象自己射击时的每一项环节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最大效应以及何种角度会让子弹在空中运行轨迹最终落在靶上,回顾整个射击流程以及该如何进行调整,为正式射击训练打下心理基础[5]

正式训练过程中,教练带动运动员进行训练,特别是首次进行训练的运动员,将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技巧放在口头上提醒运动员根据教员思路进行调整与射击,当其熟练后可教员通过暗示性语言与动作进行提醒,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运动员要有自己的思维,学会自我思考与实践,避免对教员的过渡依赖;对于运动员出现错误的射击运动,教员应当仔细分析并与运动员进行沟通,如何避免对错误的设计方式进行负强化,要采用积极地心理暗示对运动员进行引导。

2.2 加强对情绪的有效控制

对于大多数射击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因其心理特征与年龄特点很难在射击训练中保持绝对的注意力,且还会发现其更加关注的是比赛结果,一旦出现比赛结果不如意的情况会有愤怒、紧张与不安的情况,从而在后续的比赛及训练过程中难以维持较好的注意力。另外还会受现场观众、天气以及突发事件等影响,分散对射击比赛的绝对注意力,进而会降低射击效果。因此在射击训练过程中,需要教员加强对射击运动员的情绪控制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强调完成射击动作时要保持全神贯注,大脑不应当被其他事物干扰,如在限定环境下观察举抢观察靶点;未有特殊情况不得不得随意说话等,要求教练根据运动员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制度,将注意力尽量放在训练上,同时还要注意与运动员之间的交谈,剖析成绩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将争强好胜心放在动作上,要及时在运动员表现出负性情绪时进行有效指导,避免受外界过多因素影响,努力展示出自己最大潜能

[6]

2.3 培养坚强意志

意志是确定目标后,调动自己的行为克服一切困难,从而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而在克服困难中所采取的行动为意志行为,意志与意志行动相互配合与依存,能体现出射击运动员的果断性、主动性、顽强性。因此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射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培养,如在各种复杂环境以及恶劣天气中进行训练,需要在长时间坚持不懈锻炼中获得良好的意志品质,而这会取决于射击运动员自身的自觉性、主动性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此训练过程中,教练及家属的配合与有利支持能够为运动员培养坚强意志提供更多的动力,因此需要双方积极就运动员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让其能够身无旁物全身心投入进训练中,学会控制心理活动水平将各项射击动作表现细致化,能够轻松完成各项技术动作,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及比赛效果。

2.4 培养执行力

通过抗干扰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对注意力的集中,学会自会情绪与意志力控制,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执行力,实现注意力的合理分配,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也有十分重要作用。开展念动训练,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响应反映,引导运动员在进行技术训练时严格执行教练布置的学习任务,每项技术能力做量化记录,要求队员能力达到或超越,以此来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

3.小结

射击运动项目的出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而其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其对射击技能发挥以及最终的射击结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对此需要教员在日常训练中分析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及影响因素,加强对运动员的针对性心理训练,提高其心理素质,有助于稳定情绪,将技术与动作训练有效结合,从而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傅贵山. 心理训练在射击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 当代体育, 2021(20):86-87.

[2]刘玉光. 心理训练在射击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 美化生活, 2022(1):216-217.

[3]田江伟. 心理训练在射击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0, 000(004):211.

[4]王莹. 射击训练中心理与技术相结合的探析[J]. 体育风尚, 2020(10):90-91.

[5]张磊磊, 裴晓莹, 邢荣鑫. 浅谈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 000(021):56-57.

[6]王晓琳, 王馨. 射击训练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 28(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