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路中分带交通安全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城市主干路中分带交通安全优化研究

井振栋,王东,付琨

山东九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车辆数量日益增多,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交通工具的增加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而且由于道路与地域的限制,城市道路的规模受到局限,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主干路中分带交通安全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主干路;中分带;交通安全

引言

中央分隔带作为有效分隔不同方向车流的交通设施,被广泛使用于车流量较大的不同道路条件下。当道路设置中分带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数的28.7%,事故防治效果显著。可见,中分带的设置有效缓解了交通冲突。然而随着中分带设置的增加,不良的设置形式反而增加了行车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此,中分带的安全优化措施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1设置规范要求

GB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规定: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道路,当无中央分隔带且不设防撞护栏时,应在中间带设分隔栏杆。GA/T1567-2019《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指南》规定:城市双向六车道及以上主干路无中央分隔带时,应设置中央隔离栏;在已设有道路中间绿化隔离带或水泥隔离墩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当行人、非机动车横穿机动车道现象严重时,应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中央隔离栏。因此,不少大中城市较多设置了交通隔离栏。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路缘带宽度(也称侧向净距)的要求为(60km/h以下限速,要求交通隔离栏底座与黄线之间距离不小于0.25m;60km/h及以上限速要求不小于。公安部规范GA/T1567-2019《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指南》中要求:设置在双黄实线位置的中央隔离栏,其底座边缘至双黄实线内侧边缘净宽距离不宜小于0.1m。同时提出,机动车隔离栏与机非隔离栏,应在端部与中间段来车方向加装反光警示装置,中间段加装的反光警示装置间距不大于6m。

2城市主干路中分带交通安全优化

2.1城市主干路横断面优化设计

常规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主要依托远景设计年限范围目标累计当量轴载作用参数,设计理念应考虑单位时间车辆通行数量为服务控制指标,因此城市道路设计成果中常出现双向六车道乃至十车道的超宽断面形式,激发了私家车出行热情,但却容易出现“路虽宽,车却堵”的现象。现阶段的分隔带、绿化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等横断面结构元素设置所能提供的通行及服务能力现已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出行方式。常规城市主干路横断面常强调小客车通行速率,忽视了其临时上下客的需求,包括私家车、网约车、出租车等;电瓶车、自行车未设置专属通行空间,常发生在机动车道混行的现象,除通行空间外,各类(共享)单车的停放空间也是要重点考虑的横断面元素;行人是交通参与各方中的弱势成分,其通行空间常被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侵占,应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开辟其专属横断面组成元素。

2.2分隔栏杆设计

分隔栏杆是为规范通行空间设置在道路范围内的构造物,又称交通隔离栏、交通分隔栏,是我国城市道路应用非常广泛的交通设施,由于不具备防撞功能,故因其导致的事故而备受争议,社会反响比较强烈。分隔栏杆的主要设计规范是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该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2019年的局部修订主要是防撞护栏相关内容,分隔栏杆的相关内容没有变化,且至今尚无修编计划。另外,可参考的设计规范是公安部公共安全行业推荐性标准《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指南》(GA/T1567-2019)和交通部交通运输行业推荐性标准《交通分隔栏》(JT/T1033-2016)。各规范对分隔栏杆的称谓和要求各有不同,对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而言,住建部门和交警部门分别是建设和管养的部门,两部门形成统一的规范更为合理。GA/T1567规定:“城市双向六车道及以上主干路无中央分隔带时,应设置中央隔离栏;在城市道路禁止机动车汇集交织的路段,或专用车道与普通车道分隔路段,可设置同向车道隔离栏”。该规范对于对向机动车分隔栏杆的设置,考虑了双向六车道及以上、无中央分隔带的因素;对于同向机动车分隔栏杆的设置,考虑了车道的功能;未对防撞护栏进行说明。同向机动车分隔栏杆是否需要调整为防撞护栏可参考路侧防撞护栏的设置,但GB50688在2019年修订时将“主干路的路侧宜设置防撞护栏”的条文进行了删除,且未增加路侧防撞护栏的设置条件,因此,建议根据事故数据和交通特性对此进行专题研究。此外,该规范还提到了“在已设有道路中间绿化隔离带或水泥隔离墩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当行人、非机动车横穿机动车道现象严重时,应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中央隔离栏”,这里应当首选使用的是隔离栅等隔离设施,虽然可以使用加高的分隔栏杆实现隔离功能,但已不是分隔栏杆本身的规范通行空间的功能。

2.3防眩设施形式

(1)防眩板。防眩板主要在无法植树的地段应用,例如,狭窄的中央分隔带。(2)植树防眩。一般种植的树种为常绿灌木及乔木。因中央分隔带环境比较恶劣,植树成活率低下,因此,选择的树种必须适应这种生长条件,以耐贫瘠为主,生长速度避免过快,以免使修剪工作量增加。该方式取得的防眩效果优良,可美化路容,应用较多。普通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宽度许可时,需多加考虑采用。但因施工受季节影响,一年适合栽植的月份较少,且需在路面修好后未通车时完工,难度较高。设计时,需针对公路沿线园林与绿化部分做好沟通,保证树源质量与数量。

2.4护栏

设置护栏的目的是保障车辆与行人的安全,以免车辆冲出道路,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保护道路外建筑,有引导视线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常用的护栏类型有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缆索护栏。实际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路况条件,选择合适的护栏类型。综合考虑的内容主要有环境、施工难易程度、预算等。各护栏之间可搭配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护栏的效用。危险系数高的路段,需先考虑采用混凝土护栏,这种护栏与车辆撞击后可能会损伤车辆,但可避免失控车辆冲出路外,有效降低不安全系数。设置波形梁护栏时应注意:(1)路侧护栏的布设通常要考虑填方高度、边坡坡度等条件。布设前,需探查沿线路况,进行综合考虑。(2)布设护栏的要点是路桥衔接部。连接波形梁护栏时,要从刚向柔过渡。波形梁护栏应选择加强型,牢固连接墙式护栏。(3)互通立交匝道通常需设置波形梁护栏。当曲线半径<70m时,护栏板一般已无法应用,需用特制的弯梁。设计时应按照不同半径单独统计弯梁数量。(4)隧道中设置护栏时,要妥善连接隧道外护栏。(5)中央分隔带采用该类型护栏时,需充分考虑和中央分隔带下预埋管道的搭配。护栏若选分设型,中央隔带开口位置应预设防护栏立柱与预埋管道之间的干扰,尤其应高度注意急弯处。(6)用带防阻块的波形梁护栏时,由于护栏很容易变形,还需后移立柱,使车辆发生碰撞时先撞击护栏板,以免车轮受到护栏立柱的阻绊。

结语

通过设施设置高度、尺寸的调整,优化驾驶人视距条件,以低位诱导与轮廓诱导相结合,通过诱导设施设置的频率、长度等优化驾驶视区,缓解驾驶人视错觉,提升将整体水平,有效提升了城市主干路中分带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蔡晓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2]邢福东.高速公路提级扩建中分带宽度分析[J].现代交通技术,2011,8(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