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瓦窑堡会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瓦窑堡会议

史雨林

陕西延安干部学院

瓦窑堡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市区瓦窑堡镇。镇上,一排五孔坐西面东的砖窑坐落其间,就是在这孔窑洞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瓦窑堡会议。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完整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和军事战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

1935年,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之年。中国整个时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不加快了侵略的步伐,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各地开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这一年,中国政治风雨飘摇,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日本侵略者制造华北事变,控制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而蒋介石却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继续对中央红军进行军事围剿。这一年八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发表在了法国出版的《救国报》上,传到国内后,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年十二月,北平爆发了著名的一二·运动,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的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深感有必要对整个形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完整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但是,在倾教条主义的长期干扰下,当时党内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关门主义。同年11月,中共中央机关到达了瓦窑堡,为了汇集中华民族的各种抗日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12月17日-25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刘少奇等共产党人,对我们党的政策、方针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会上,毛泽东同志在主题发言中深入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它具有两重性,在亡国灭种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他说,我是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来分析中国问题。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议强调,的关门主义,是党内主要的危险。这就指出了党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而在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下,红军向何方发展,是党中央亟待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党和红军领导人围绕军事战略问题,曾有各种不同的设想和意见。瓦窑堡会议的另一个议题,就是解决这个问题。1935年12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关于军事战略的问题的报告。同日,根据他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向全党全军明确了当前的总任务是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党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

基于这个方针,党中央首先把目标对准了当时东北军、西北军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身上。党中央瞄准时机,组织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专门开展针对张学良、杨虎城及其领导的东北军的统战工作。

1936年4月,应张学良要求,周恩来同张学良于肤施的桥儿沟教堂举行了秘密会谈。6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的指示,《原则》指出争取东北军走上抗日是我们的基本方针,既不是瓦解东北军、分裂东北军,也不是把东北军变成红军,而是把东北军变成抗日救国的友军。9月1日,党中央在充分尊重和考虑张学良的提议后,发出了《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936年12月12日,张、杨二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从抗战全局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五项措施,12月24日,双方达成六项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不仅是国共合作走向共同抗战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不仅认识到团结各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还根据国内矛盾的转变和实际斗争的需要,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这才有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成为了当时扭转时局的关键,进一步促成了全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加快了国共的二次合作,国民党进一步认可了共产党的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从国共对抗走向国共合作,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了局部执政,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针对各阶级、各阶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提出了三三制统一战线政权,大力吸纳知识分子,颁布关于民族问题的提纲,团结众多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还诞生了一批譬如《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兄妹开荒》等反应真实生活和阶级矛盾的文化艺术作品,以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对抗外敌。

瓦窑堡会议的胜利召开,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它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从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发展至今,统一战线也历经了百年风雨成为了我党的三大法宝和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站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也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康琪,王保存.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2]中共延安市委统战部.延安时期统一战线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1

[3]中共延安市委统战部.延安时期统一战线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4]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17年

[5]求是杂志社调研组.瓦窑堡会议:一次极关重要的会议[OL]光明网.https://m.gmw.cn/baijia/2021-04/29/34810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