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制药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分析

倪健

(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为预防、控制和消除制药企业员工的职业病危害,企业应高度重视员工健康,出台并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证员工以健康体魄和积极心态做好工作。本文秉持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提出职业健康监护与管理措施,致力于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关键词:制药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引言:制药企业原料药生产过程中,蕴含诸多潜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料药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很多一线作业员工,会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二是,部分制药企业缺少现场管理机制,影响作业人员的操作。三是,制药生产过程中存在通风设计、控制监测等问题。笔者结合职业健康危险因素及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企业应重视员工职业危害监护与管理,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做好职业健康管理与监护。

一、制药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措施

(一)制药工艺设备的合理布置

制药企业职业病健康监护,应当从制药工艺设备方面合理布局。比如,企业应避免离心机集中安装,应设计独立隔离间。因为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涉及复杂因素,工艺流程、工序操作都容易影响员工的健康,也为作业人员增加操作难度。原料药生产区域属于封闭环境,不同作业区域也相互关联,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各区域有害物质交叉感染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建立独立隔离间,合理划分不同作业区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而威胁员工生命健康的局面。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引入新的工艺配套技术。如在原有设计离心机基础上,并设置配套的空压机、风机、水泵。

(二)加强原料药工艺的控制

理想的原料药工艺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如化学合成途径方便、易操作,原辅材料易得,中间体可以通过较纯形式提取和分离,所得质量符合制药标准,可以在工艺可控条件下制备药品,确保制备过程中安全、无毒。此外,本文认为还需要针对把握制备工艺流程强化控制。比如,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加,当浓度过高,粘度会增大,出现搅拌困难、传质效果差、反应速度慢等问题。因此,作业人员应选择适中的反应物浓度,确保得到良好的反应速度、便捷操作和可控性。还可以通过提高原料药生产的硬性条件,提供原料药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避免作业人员直接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直接接触,减少人员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频次、时间,从生产过程控制危害性蔓延。如企业可以在经济、技术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离心机盖更换为带观察口的盖子,或者以透明材质为主的盖子,以便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直观看到离心机内运行状态,通过观察、优化与现场管理,使离心机内腔尽可能处于负压状态,确保内部空间有害化学物质无法外泄。

(三)选择适合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用品

制药车间常见的普通原料粉尘、药物性粉尘、有害气体等危害因素,对人体呼吸健康有严重影响。另外,一些制药企业生产设备在运行中会制造较大的噪声污染,像电动机、离心机、通风机等,甚至有些设备的噪声超过了100dB。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超标、污染巨大的工作环境内,不仅造成听力系统受损,还会造成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等多种危害。基于此,制药企业应为作业人员选择和提供各种降噪、防污染的个体防护装备,加强员工健康监护。比如,选用呼吸防护用品,应该明确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后,根据GB/T18664-2002选择适合的呼吸器,并结合员工岗位环境、操作过程、环境性质和接触程度等因素,选择个体防护用品[1]。如员工在原料药生产中若接触高毒性或放射性颗粒物的频次较高,应该使用NIOSH认证N100或P100级别口罩或防护面具配N100或P100级别颗粒物过滤棉。

二、制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一)做好职业危害告知管理工作

制药企业现场管理人员应该在员工正式作业之前,提前告知员工岗位环境、区域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等,在生产现场设立职业病危害告知书、警示标语、安全指令、个体防护等标识,还要在危害性强的化学品操作区拉起警示线,在有毒物质周围设计不同颜色警示牌[2]。如按照危害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分别设置红色警示牌、黄色警示牌和绿色警示牌。在此基础上,建立岗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措施,在关键岗位的醒目位置,注明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公告、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管理责任要求,确保每个作业人员都了解清楚,一旦发生事故,除了按照章程上报之外,还可以自救。

(二)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制度

企业应按照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对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健康危害或患有职业病概率较大的作业内容都要实施监测。同时,实施监测应根据以下要点实施:第一,开展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可能存在有害物质的变化和职业健康危害程度。第二,基于职业现场的特点和作业环境的差异,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如长周期测试法,可以评估个人在给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暴露情况;采用慢性危害测试法,可以实现连续个人剂量测量、对平均背景水平的连续测量等。

(三)建立三级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制药企业应该发挥各部门管理职能,以企业自身作为职业健康危害管理与健康服务的主体,通过与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为作业现场人员提供应急处置、定期会诊与健康咨询服务。尤其针对长期接触高浓度有毒有害物质、患有职业病的员工,企业应与合作医疗机构组织员工开展岗前、岗中和离岗不同阶段的职业健康检查,对于疑似患职业病或者职业特殊人员,应该做好调离岗位及员工安置工作。此外,还应建立以劳动者为核心的个人健康监护与管理档案,根据医疗机构检验结果,定期更新健康数据,对于体检异常员工,及时关怀,并保持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结语:综合上述,本文以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为研究主体,从监护与管理措施展开分析,提出加强职业危害监护,应该从工艺设备合理安置、工艺流程危险控制以及选择适合的个体防护用品三个方面落实。同时,加强职业危害管理,应从职业危害告知、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制度和三级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落实。通过以上监护与管理方式,为企业作业人员提供健康防护与服务。

参考文献:

[1]何易楠,彭志恒,凌伟洁,等.广州市某化学制药厂职业病危害调查及半定量风险评估[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0,38(06):607-610.

[2]王琮. 制药行业职业健康管理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0.

作者简介:倪健,男,江苏镇江人,现任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SHE部部长,研究方向消防安全、班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