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0
/ 2

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价值分析

李双双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3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试验组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降低,试验组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6%vs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病管理;血糖水平;并发症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进展会对多个器官组织造成损害,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基层医院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的主阵地,因常规管理模式具有盲目性,部分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并发症发生[1]。本研究选取38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探讨了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点和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诊治的38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时间段是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其等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内,男11例、女8例;年龄45~79岁,平均为(60.75±9.33)岁;病程2~11年,平均为(7.36±2.80)年。试验组内,男9例、女10例;年龄43~78岁,平均为(59.62±9.70)岁;病程3~13年,平均为(8.50±2.64)年。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近(P>0.05),可对比研究。

1.2 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经体格、实验室等检查确诊。②年龄40~80岁之间,提供的个人信息完整属实。③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器质性病变。②有精神病史或无法正常沟通。③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等。④入组前已出现并发症。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患者每次复诊时,为其讲解疾病与治疗知识,从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每月电话或微信随访1次。

试验组患者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1)建立健康档案,全面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和病情信息,重点是既往史、现病史、用药情况。通过综合评估,划分患者的病情等级,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举办知识讲座、建立社区咨询室,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将治疗过程和病情变化如实记录在档案中。(2)指导患者或家属掌握简易血糖监测方法,手指穿刺前使用酒精消毒,对指间关节固定,采血笔与皮肤紧贴,刺破皮肤后采集血样并滴在试纸测试区,分别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看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每周电话或微信随访1次,每月上门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减少钠盐、脂肪摄入量,戒烟戒酒,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晚餐后1h进行有氧运动,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等方式,每周4~6次,并随身携带糖果和硝酸甘油。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4)学习并发症防治方法,以糖尿病足为例,要求患者选择大小舒适的鞋子,保持足部清洁,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 min,加快血液循环速度,避免血管、神经等组织病变损伤。

1.4 观察指标

(1)分别在干预前、后,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准确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3]。(2)统计并发症情况,常见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等。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由双人录入Excel,其中计数类用(n,%)表示,计量类格式是(x±s)。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4.0软件,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水平比较

从统计数据看,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 (mmol/L,x±s)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组(n=19)

7.35±1.69

5.83±1.20#

11.75±2.26

7.56±1.48#

对照组(n=19)

7.60±1.75

6.74±1.36#

11.82±2.37

8.73±1.69#

t

0.289

2.186

0.093

2.195

P

0.773

0.035

0.926

0.034

注:组内和干预前比较,#P<0.05。

2.2 并发症情况比较

在并发症上,试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n,%)

组别

例数

糖尿病足

视网膜病变

周围血管病变

总发生率

试验组

19

0(0)

0(0)

1(5.26)

1(5.26)

对照组

19

1(5.26)

2(10.53)

3(15.79)

6(31.58)

χ2

4.377

P

0.036

3讨论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4]。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的,和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缺陷等有关。此类患者一经确诊,需改变生活行为习惯,遵医嘱使用药物,预防并发症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病管理模式以预防为重点,为患者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管理方案,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实现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目标。

本研究对38例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淮小天等[5]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首先建立健康档案,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做出科学决策,实现治疗管理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其次血糖监测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定期随访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作为医疗服务的延伸,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最后积极防治并发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程度上保护器官组织功能,让患者获得与非糖尿病患者同等的生活质量[6]。相较于常规管理,慢性病管理模式能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因此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可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艳,何英姿,朱玮,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信念、慢病资源利用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研究[J].军事护理,2022,39(12):58-61.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3] 梁敏,杜冬梅.慢病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7):27-29.

[4] 李丹丹,王丽华,赵丽华,等.糖尿病慢病管理系统及数据研究现状及面临问题[J].医学信息,2020,33(19):24-27.

[5] 淮小天,唐立智,王策.慢病管理对社区慢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03-104.

[6] 徐进华,周钦云,王丹,等.基于“整体观”的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