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分析

宋静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 精神科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攻击行为评分;患者治疗后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攻击行为评分、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小剂量的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降低患者攻击行为,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丙戊酸镁;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临床效果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中常发的精神类疾病,该病的病程较长,病情经常处于迁延难愈的状态,并且容易反复,会使患者的意识、情绪以及行为等出现障碍[1],同时,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容易滋生代谢综合征,同时,还会使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目前,临床中一般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干预,但因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导致可选择的治疗药物较多。故选择一种高效性强、安全性高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病情产生有效控制,并且纠正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降低其攻击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治疗目的。本文,作者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旨在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情况(±s)[n(%)]

组别

例数

男性

女性

年龄段(岁)

平均年龄(岁)

病程范围(年)

平均病程(年)

观察组

25

14

11

43-57

49.86±4.12

1-6

3.46±0.89

对照组

25

15

10

42-55

49.35±4.06

1-5

3.41±0.82

X2/t

-

0.082

0.441

0.207

P

-

0.774

0.661

0.837

1.2方法

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喹硫平:每日两次给药,饭前饭后均可。成人前4天治疗期的日总剂量为50mg(第1d),100mg(第2d),200mg(第3d)和300mg(第4d)。从第四日以后,将近剂量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300-450mg/d。

观察组: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给予患者小剂量的丙戊酸镁,每天用药两到三次,每次给予200mg,然后通过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调整丙戊酸镁的用药剂量,提升至每次300—400mg,

两组患者需要持续用药两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总有效率;

②治疗前后攻击行为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攻击行为越明显、严重;

③患者治疗后代谢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X2验算,当P<0.05时,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观察组:19例,对照组15例;有效:观察组:5例,对照组:3例,无效:观察组:1例,对照组:7例;总有效率:观察组:24例(96.0%),对照组:18例(72.0%)。(t值=5.357,P值0.021)。

2.2治疗前后攻击行为评分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攻击行为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5

9.19±1.12

3.25±0.52

对照组

25

9.22±1.19

6.26±0.83

t

-

0.092

15.366

P

-

0.927

0.000

2.3患者治疗后代谢指标

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后代谢指标(±s)

组别

例数

体重(kg)

腰围(cm)

空腹TG(mmol/L)

空腹HDL-C(mmol/L)

空腹血糖(mmol/L)

收缩压(mmHg)

对照组

25

60.35±13.46

95.35±6.18

3.72±0.56

0.89±0.16

7.89±1.05

140.35±5.68

观察组

25

68.65±9.53

103.52±5.19

4.03±0.41

1.56±0.23

5.35±0.46

123.65±4.98

t

-

2.516

5.062

2.233

11.957

11.079

11.054

P

-

0.015

0.000

0.030

0.000

0.000

0.000

  1.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现代临床中常发的心理疾病,该病的发病因素相对复杂,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具有密切联系。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会产生攻击行为,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2]

喹硫平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用药物,其和中枢神经相关多巴胺D2受体以及2-羟色胺受体相结合,可以阻断对应受体,进而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可减少其攻击行为。丙戊酸镁属于一种γ-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其能够提升5-羟色胺,使神经抑制作用明显提升,进而对γ-氨基丁酸分解情况产生影响作用,进而有效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以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进而使脑部的γ-氨基丁酸水平提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受到抑制,降低兴奋程度,可有效抑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程度

[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攻击行为评分以及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以及丙戊酸镁的治疗下,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小剂量的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其攻击行为,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鲍红霞.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分析[J]. 系统医学, 2021(6):22-24.

[2]杨实进.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9, 25(34):71-73.

[3]孙福刚, 陈雪莲, 周海文.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2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