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HSE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3

浅析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HSE管理

杨 ,振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近年来,工程建设市场迅猛发展,EPC总承包项目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EPC工程项目建设中。EPC总承包不同于以往的先设计后施工模式,呈现的是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边建设的特殊模式,因此其HSE管控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困难。本文主要探讨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HSE管理的方法。梳理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遵循EPC总承包项目安全管理理念和准则的基础上,给出改善措施,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EPC总承包;设计HSE管理;现场HSE管理;管理现状;改善措施

前言:

EPC是国际通用工程总承包产业的总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化。即对工程中各种技术、经济、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整合,使工程在质量、安全、进度、费控等各方面实现最合理的组合,以达到预期效果。由于EPC总承包包含了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在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程分包情况,尤其是在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专业多、危险作业多、交叉作业多、危险源复杂,给HSE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加之承包商增多,各承包商对HSE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同, HSE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经常出现忙乱无序、顾此失彼,从而造成事故多发、事故频发。如何缓解严峻的安全压力,保证工程建设中施工安全,必然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梳理EPC总承包模式下HSE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善措施。

1EPC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总承包是指按照总承包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所承包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全方面进行负责。为保证项目顺利运行,EPC总承包单位需组建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实施组织,即EPC项目部。该项目部以总承包合同为依据,以设计为龙头,以工程实施计划为统筹,以计算机数字化管理为手段,以物资采购和HSE为保证,以质量、工期为目标,最终向建设单位交付一个令业主满意的优质工程项目。

2EPC总承包模式的HSE管理

2.1设计HSE管理

设计即本质,其目的是确保设计成果不但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地方、企业等标准规范的要求,更要符合HSE管理体系对于安全、健康、环境的要求。应由项目经理组织协调各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安全:工程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应进行充分调研,选用设备、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质量标准,保证投产后安全运行可靠,避免因设计质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安全性能在工程投产运行后方可体现。健康: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应尽可能选取无毒无害的产品材料或对施工人员健康危害性较小材料。环境:设计人员要了解工程投产后正常生产情况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还应全面考虑发生突发事件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2施工HSE管理

施工即现场,其目的是确保工程施工中严格遵守各类安全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使HSE体系有效运转。其应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由项目全体人员共同完成。现场HSE管理应严格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模式进行,保证在建设过程中风险识别不漏项、安全管控不失位,坚决遏制和杜绝事故发生。

安全:应针对项目的特点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控作为核心,加强HSE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坚持监督检查,对作业活动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措施及危害告知进行确认,对重点管控部位、高危作业进行全方位监督。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当进一步明确各参建单位HSE工作界面的管理,使相关单位安全管理各有侧重,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

健康:除施工风险会影响人身健康外,职业病以及公共卫生防护不到位,同样会危及人身健康。例如:受限空间内焊接作业,会造成施工人员窒息或是吸入大量烟尘。食堂消杀不彻底或食材处理不当,会导致食物中毒。因此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监督检查,杜绝因此类问题而危及人身健康。

环境保护: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固液废弃物、扬尘、噪声、破坏植被等情况,如处理不当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以及包含大气、噪声、土壤及水、固液废弃物处理等一系列防治污染环境措施方案。并组织学习,加强监督,使具体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尽最大努力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杜绝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3EPC总承包模式下HSE管理现状

3.1设计安全和施工安全管理脱节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方承担整个工程的设计任务。一方面由于现场管理人员不参与设计任务,设计人员同样不参与现场安全管理,二者几乎不存在任何交集,造成现场管理人员不能理解设计本质安全的初衷和目的,设计人员不了解现场安全管理,现场好的经验与做法无法体现到设计文件中。另一方面由于个别设计人员的资历、能力、阅历的局限性,原本可以通过设计降低和消除的风险隐患将会在项目施工时和投产后显现。比如:本可以开挖穿越的道路设计为顶管穿越,增大了施工风险。施工图版次较多,或纸质版蓝图出具不及时,采用电子版图纸传递,造成图纸混乱,一旦出错,造成的返工将会导致工期延误。更有甚者使本质安全缺失,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4.2项目各部门安全职责不清

项目管理人员多数认为安全管理是HSE管理人员的职责,并未深刻领会“安全管理,人人有责”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精髓,许多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关注度不够,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有的人员则不能认真听取隐患整改建议,对应由本部门解决的问题不重视、不跟进。尤其是生产部门只重视施工进度,对是否符合安全条件关注较少,许多应由生产部门组织整改的工作最后只能由HSE管理人员督促整改,致使各部门职责混乱。而HSE管理人员受限于人员、物资调配的权限,导致许多问题整改滞后,不能彻底根治。

4.3 EPC总承包资源缺乏

EPC总承包单位的资源缺乏表现在人力资源和财物资源两个方面。

4.3.1人力资源的缺乏

由于EPC总承包大多数是以设计为主体的公司承揽,之前极少介入施工管理中,HSE管理人员不足和HSE管理专业知识不足的弊端开始凸显。作业点较多时无法兼顾,现场发现不了隐患,或者是发现问题后不能提出改进意见,更或是分不清楚是一般违章还是严重违章。由于不如承包商HSE管理人员经验丰富,极易被承包商误导。

4.3.2财物资源的缺乏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才能使HSE管理得到保障。而目前大多数情况,承包商往往对此投入较少,未能按投标时计取的安全费用进行投入,导致现场安全维护、标识标牌等设施缺少或安全措施不到位。在安全文明措施费支付的问题上,EPC总承包单位没有形成绝对的控制权,又无法替代承包商进行安全投入。因而导致现场HSE管理资金和物力缺乏,安全隐患整改得不全面、不彻底,从而失去控制安全事故的最佳措施,造成安全管理的被动。

4.4承包商安全管理的问题

现阶段,大多数承包商安全管理体系是不健全的,配备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不能满足现场实际需要。HSE管理人员的精简和合并,导致部分HSE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管理中粗枝大叶,起不到监督职能,尽不到监督职责。致使承包商根本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工程项目的HSE管理手册、管理制度等体系文件,无法对重大安全隐患及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预判,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而是被动地根据施工内容进行仓促的、粗放的管理。就会造成施工中管控失位,致使重大安全风险因素出现。

在HSE管理的认知上,一是大多数承包商安全意识淡薄,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削减HSE管理人员、资金和财务的投入,安全管理只做表面工作,忽视安全管理的本质。二是承包商不重视HSE方面的知识培训,人员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应急演练、班前讲话流于形式。三是承包商对部分工程再进行劳务分包或专业分包,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复杂,施工的主体由大量农民工构成,农民工安全知识有限,安全素质普遍较低,随意性很大。无法辨别如何在安全条件达标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无法保证其作业行为是否会导致隐患的出现。

4EPC总承包模式下HSE管理改善措施

4.1加强设计本质与现场施工之间HSE联系

EPC总承包单位应将设计HSE管理和现场HSE管理进行有效整合,使双方人员在设计初期和施工过程中做到相互穿插,相互学习交流。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职业病防护等设计的同时,多听取现场管理人员建议,这样有助于设计人员熟悉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形式及难点、重点,将好的想法、做法融入设计文件中。而现场管理人员也能有效领会设计人员HSE设计的初衷,更好地贯彻到施工中,保证项目安全可靠运行。这样做可以使理论结合实践,从而使HSE管理走上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道路,有利于提升个人能力、企业安全设计水平和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4.2明确细化HSE管理责任制,加强安全责任宣传工作

EPC总承包项目应当建立HSE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HSE职责和考核细则予以落实。明确安全具体职责,把生产和安全通过制度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安排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制度上确定下来,做到安全工作有分工,有专责,有落实。

4.3保证HSE管理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EPC总承包应当从单位内部调剂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员充实到现场HSE管理中。EPC总承包应当将自身和承包商的人力资源统筹管理,要求承包商从数量和质量上配备符合要求的HSE管理人员,保证现场HSE管理队伍人员充足,精干高效。为保证足额投入,EPC总承包对安全文明措施费采用分期支付模式。对承包商安全文明措施费投入情况进行确认,随工程款当期考核,次月支付。一旦承包商投入不足时,可以直接进行投入,以满足现场建设需求。总承包投入费用从未支付的安全文明措施费中扣除。

4.4增强承包商安全素质,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为EPC总承包单位,对承包商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总承包单位与承包商是安全利益共同体。在项目建设中,承包商才是安全生产真正的主体,只有改善承包商施工安全条件,规范承包商安全生产行为,明确和落实承包商的安全生产职责,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重大风险隐患的出现,杜绝事故的发生。首先,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各自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遵守总承包制定HSE管理制度。其次,EPC总承包应对拟入场承包商人员资质合法有效性进行落实,确保实际入场人员持证上岗以及HSE管理人员能够到场履行HSE管理职责。再次,EPC总承包单位应当协助承包商制定HSE培训方案,围绕“提高员工风险识别能力和加强员工基本技能操作”开展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文化、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能等系统的安全培训,旨在唤醒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员工安全素质、提升人员安全技能、养成良好安全习惯。从根本上提高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5结论

工程EPC总承包HSE管理发展方向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但是受科学技术进步和企业自身发展因素, 以及EPC总承包模式的不断推广的影响,势必会涌现很多新的设计方案,出现大量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就可能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按照以往的HSE管理方法可能还一时无法识别。因此在继承现有的HSE管理方法的同时,还要求设计人员和HSE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各自的HSE管理知识和方法,做到设计本质安全和现场施工安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做到“事事以安全为重,时时以完全为先”,才能确保EPC总承包的安全目标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高艳艳,项目EPC总承包施工安全管理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693

[2]黄韬,探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施工管理[J],化工管理,2018,(35):60-61

[3]吴张伟,浅谈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