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规律及创新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规律及创新性分析

杨欣

芮城中学,山西 运城 044300

摘要:就现如今我国实际情况来说,语文知识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相对较大,而其中作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对高中语文课程作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大部分的关注力放在了学生的形成教育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整体效果较差。所以教师还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并且也需要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更多的乐趣。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规律

0 引言

就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施来说,不但需要保证与新课标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保持一致,并且还需要对高考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综合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高考命题的规律来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教师将近些年语文命题和平时语文教学工作加以良好的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高考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习惯。近年来高考语文在语言基础和应用的考核的基础上,已经不再局限在以往考试模式方面,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了更多的考虑。

1 高考语文的内在规律和作文命题的考试分析

高考语文在命题的规律上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就高中语文课程实际情况来说,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语文课程属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语文属于基本的交际工具,其也是人类文化中的主要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为突出的特征,结合上述内容和要求,高中语文的考核不再只是限制在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考核方面,还需要侧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作文,高考作文是评估学生词汇、语句、阅读、理解等多方面基础技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在高考中的分数占比相对较高,所以教师需要侧重关注学生作文得分能力的培养,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这也是保证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教育改革工作全面实施的形势下,语文作文命题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语文作文的题目都是直接为学生加以设定。而对近些年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我们发现,各个地区的作文题目的设计一般都会给出一段话或者是一幅漫画,要求学生在自行阅读之后结合所理解的内容来编写作文。这种作文命题的方向打破了之前老旧模式的高考作文命题固定不变的标准化命题的模式,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结合自身的理解来创作作文,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2 利用农村当地自身的优势展开作文教学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在城市之中的学生相对比与自然的距离更近,长时间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能够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对于学生的创作可以给予良好的帮助。语文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因地制宜的原则加以良好的运用,充分结合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来组织相关专题的讨论活动,并且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加以调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知识加以更加高效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协助学生将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诸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城市民族风情的探讨,也可以利用这一话题来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讨论,很多学生都到其他城市或者是地区进行旅游,可以组织这些学生讲一下地区的民族风情以及自己更为喜欢的方面,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也可以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情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储备充足的写作素材。

3 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兴趣

3.1 创造学习的场景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专门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中进入到写作氛围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带动学生语文养成良好的协作意识和写作习惯。诸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大自然的声音》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天气变化情况来进行写作,并且还需要逐步的增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力度,促使学生能够对四季的变化所创造的美好加以良好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适当的情景来促使学生自行进行思考,在得到自然因素的启发之后,促进学生的写作意识的不断提高。

3.2 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语文属于文字学科中的一个部分,其所涉及到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深度,所以教师在组织实施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务必要积极的做好准备工作,针对最为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审核并且明确写作的范围。农村初中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个地区的语文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题目进行正确的审核,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

4 丰富学生写作的语言

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对写作非常重要,是当前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农村学生对阅读的结汇较少,而且对阅读没有什么兴趣,所以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兴趣就是教师在学习中的关注点。教师应以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相应的书籍作为案例,同时还要讲述学生的感兴趣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 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作业教学工作属于一项长时间的过程,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大范围推行的形势下,教师务必要增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力度,并且选择一些与生活存在密切关联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的将生活素材加以良好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对生活的美好加以正确的认识,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保证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林,关清文,谭步军,吴静涛.体育融入高考语文作文的主要内涵、价值取向及实践启示[J].体育学刊,2022,30(02):67-73.

[2]王本华,朱于国,汪锋,蔡可,倪文尖.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新启示——专家点评“老高考新课标卷”适应性测试语文作文题[J].中国考试,2022(03):27-35.

[3]管贤强.价值、文化和行动: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三重逻辑[J].中国考试,2021(11):43-48.

[4]李熹.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与试题形态创新[J].中国考试,2021(09):62-67.

[5]尹昭.探究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规律及创新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