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论 企 业 内 控 管 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浅 论 企 业 内 控 管 理

凌 ,玲

长江南京通信管理局 江苏南京 210011

摘要:在谈到单位内部控制时,有时感到非常困惑,困惑之处在于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后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管控呢?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规范管理;监督

1.预算管理问题

为强化预算管理,公司严格按照业务计划按地区进行预算,公司上下提倡刚性的预算管理模式并进行预算预警,即便如此,预算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财务数据滞后于业务数据,存在大量实际已经发生但尚未结算的费用,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对预算使用情况实时反应的信息支撑,从而导致管理者在进行业务活动审批时不能对预算整体情况进行有效把握,等到发现超预算时已形成既成事实的局面。

将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各地区经理在下一季度前按地区申报下一季度收款计划和成本支出额度。按季度展示预算总额、已使用额度、剩余可用额度并与财务核对,领导可对全盘预算进行把控,强化决策支持功能。现在的成本支出票据报销时间为自发票开出日,两个月内有效,要达到预算管理的效果,一方面需要缩短票据报销时间,避免人为控制支出额度,还需要对分摊的费用及时进行分摊处理,比如库存材料、车辆费用等。

2.强化工程成本核算工作

目前财务部门对工程的成本核算实行的是单项工程核算管理,但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除需要较准确的工程预算编制外,还需要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认真做好成本支出的有关原始记录工作,准确体现单项工程的实际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基层处也应再接再厉,提高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3.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三道基本程序,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客户的偿债能力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对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不予重视,更不能针对不同的往来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4.加强合同的管理

按照新《合同法》的规定,制定、修改、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在经济往来中,除能即时结清者外,都要签订书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使用规范文本,如果使用自拟文本,内容一定要详细、具体、完备,尤其是对方提供的文本,一定要弄清每一款内容的含义。实行严格的合同审批程序,层层把关,对标的额较大、内容重要的合同,要请法律顾问审查把关,由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建立、完善合同台账制度。注意收集、记录、整理、保存各类凭证,特别是在变更、解除合同时,一定要及时向对方索取书面凭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由于订立合同把关不严或因证据不足无法追讨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要视情况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加强应收账款的规范化管理

对发生前的管理,要通过对应收账款发生过程中的发生额、回收额及进度的监督进行控制,主要采取销售额度或流动资金的比重、账龄、还款期分析等方法;对发生中的管理,要通过执行过期应收账款的回收措施,强化过期应收账款的回收。这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既有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又有事后管理。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具有严格的制度、措施、方法,必须具有科学性、紧密性和严肃性。

业务人员岗位调换、离职,必须对经手的应收账款进行交接,凡业务人员调岗,必须先办理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工作交接,交接未完的,不得离岗,交接不清的,责任由交者负责,交接清楚后,责任由接替者负责;凡离职的,应在30日前向公司提出申请,批准后办理交接手续,未办理交接手续而自行离开者其薪资不予发放,由此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离职交接按照在交接单上批示的生效日期为准,在生效日期前要交接完成,若交接不清又离职时,仍将依照法律程序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要加强经营人员的资金回笼意识,严防经营人员催收不力,进一步完善经营人员的“三包”责任制,对经营人员的业绩实行工程量与工程款回收率双项指标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回收资金数额,设置级次、提高幅度、增加力度。对两项指标完成好的经营人员实行重奖,对完不成指标的人员实行无奖及至扣减工资。

6.业务处理效率问题

业务处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流程较长,公司在成本费用报销时需要多个处理环节。一般认为:其一,较多的审核人员会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其二,出现问题时,可追究责任的签字者较多。事实却是,责任主体越多,越是无法落实责任。

第一,按照不同的成本费用类别,配置成不同的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同时更可以节约资源;第二,审核人起到真正的审查、核对的作用,比如票据的真假、物资的型号、数量;第三,审批人对超预算、不合理支出,严格把关,避免制度的参与制定者带头挑战制度的权威的现象发生。多一道手续多一份保险,真正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

7.资金管理问题

施工企业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期限长,因而造成资金分散的局面,在内部管理制度上,由于信息共享程度较低,降低了财务管理制度的实用价值。比如为减少财务核算量及资金流转产生的手续费,对在外地施工人员采取预支备用金的模式,由于账务处理中仅仅记录了预支备用金的情况,至于资金具体明细流向财务人员无从而知。未实现精细化管理使得财务风险管理薄弱,而财务价值信息与业务信息不同步也影响到对现金流的管理。

第一,避免大额现金支出,因为外地施工的特殊因素,对大额支出,尽量采取电汇

方式。第二,根据需要情况,明确各地区经理借款权限和期限,定期检查经办人的借款信息,并报总经理审阅,减少应收款无法收回的风险。第三,对已竣工工程及时结算,与财务核对工程相关资料,对已开票的工程,采取有效催款措施,加大催款力度。

8.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加强事前提示、事中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制度落到实处。各单位对审计工作中指出的问题一定要整改到位,对目标责任书中扣分的问题不能再出现第二次,如果同样的问题第二次出现,那么意味着各级领导对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没做到位。

内部控制能否取得成功,需要事前、事中、事后坚守,坚守者需要基于客观公正的立场,维护、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风险,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潘奇明.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业,2022(35):157-160.DOI:10.14097/j.cnki.5392/2022.35.029.

[2]李英杰.对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今日财富,2022(23):34-36.

[3]吴竞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分析[J].财富时代,2022(11):126-128.

[4]詹艳艳.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分析[J].中国中小企业,2022(11):181-183.

[5]尤世通.企业内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中小企业,2022(09):151-153.

[6]杨靖.构建企业内控体系与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22(23):94-96.DOI:10.13939/j.cnki.zgsc.2022.23.094.

[7]刘龙飞.企业内控组织搭建与内控管理工具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22(15):106-108.DOI:10.14013/j.cnki.scxdh.2022.15.060.

[8]张海波.探究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商业观察,2022(21):93-96.

[9]余丹.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研讨[J].质量与市场,2022(14):82-84.

[10]李玉珠.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1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