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常见病害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许世昆

南华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云南省南华县675200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水产养殖经济的持续增长,水产养殖行业参与养殖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养殖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对于疾病的防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产养殖最为典型的问题便是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尤其是对于传播性病害,如果缺乏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病害会不断的传播,从而导致更多的养殖水产品死亡,形成严重的经济危害。基于此,为了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水产养殖期间常见病害的流行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帮助。

【关键词】水产养殖;常见病害;流行特点;综合防治;措施

引言

伴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类型不断增多,病害的爆发频率以及影响范围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也为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明显的阻碍,导致许多的养殖户、养殖企业失去养殖信心。目前来看,水产养殖期间的病害类型非常多,同时不同的病害所导致的危害与影响各有不同,想要提高病害的预防控制水平,就必须准确的掌握病害特点,并做出针对性的防治。对此,探讨水产养殖常见病害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特点

1.1类型较多且发病速度快

目前来看水产养殖过程中因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促使养殖效率以及养殖规模均有明显的提升,此时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开始注重饲料的投入[1]。与此同时,养殖期间部分养殖户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这一行为会对水质形成负面影响,水体的承载能力过重时其营养成分过高,此时水质已经无法满足养殖需求,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更加严重。在水产养殖期间寄生虫、病毒属于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病害,尤其是鱼苗购入选择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各个地区的鱼苗在国内均存在大量的流动,此时不同的鱼病也存在更加广泛的流动,单一性的疾病也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疾病,如果养殖户的预防理念单薄,例如在病害发生之后大量使用药物或频繁的更换药物,其必然会导致水体的承载能力持续下降,最终影响养殖效益。

1.2耐药性较强且根治难度高

在水产养殖期间增加药物的用量并不能提高病害的预防控制效果,反而会对病原体的生长形成更加适宜的繁殖环境,药物的应用也无法实现全面性的病原体杀灭,同时寄生虫也会因为繁殖过程增强抗病基因的遗传体,此时病原体和寄生虫的体内耐药性会随之提升,这也是盲目用药所引发的危害,会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形成全新病原体[2]。对于多种病原体共同存在时不仅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病害问题,同时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不断的加重。

1.3病原体广且影响时间长

水产养殖期间养殖水体不仅是水产品的重要生长场所,同时也是寄生虫等有效繁殖的基本载体,病原体在水循环的影响之下会不断的加重养殖病害的侵入风险。在以往某一些时间范围内,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高发,而现在许多季节性疾病在任何季节均有发生,发病时间以及疾病种类存在重叠问题,便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病害危害与负面影响。

2、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2.1做好养殖场所彻底消毒

在水产养殖期间,池塘属于主要的物种养殖繁殖的载体,同时底部的淤泥也是病原体的理想栖息地,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时做好对养殖场所的清理处理,对于养殖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将池塘底部的多余淤泥清理干净,并维持淤泥厚度在10cm左右,同时定时在阳光下充足照射,并适当的暴露,积极改变病原体的生存环境,尽可能降低病原体的基数,从而达到疾病的预防控制目的[3]。在鱼病高发的季节之前,管理人员应当先针对水体当中的病原体做好对应的预防性控制,和常规的农药相比,中草药也能够实现对病原体的有效控制,同时对于繁殖过程也无明显的负面影响,其不仅不会导致繁殖遭受毒害的影响,此时中草药可以替代农药消毒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消毒处理效果。

2.2强化水质管理

在水产养殖期间水源水质必须满足淡水养殖水质要求,同时养殖池塘的水质应当满足渔业水质标准。在夏季,因为气温相对较高,此时池塘水质恶化的可能性会更高,便会导致大量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为了有效处理相关问题,可以通过在线水质检测设备实现对水质的及时性监测,在正常状况之下池塘用水应当以月为单位进行检测,重点检测项目以PH值为主,在夏季暴雨季节之后,应当及时掌握池塘水质的变化状况,促使水质透明度维持在32cm、PH维持在7.5至8.5之间、氨氮含量维持在0.4mg/L以内、溶解氧昼夜维持在5mg/L以上。另外,对于不同养殖水产品需要采取对应的消毒工作,对于虾蟹养殖而言,可以采用药浴的消毒方式,促使苗种先在有机碘溶液中浸泡10分钟,其中碘浓度维持在每立方0.3g,对于鱼种而言可以采用3%比例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鱼种浸泡,这一种消毒方式对于病原体可以达到有效的消毒处理作用[4]

2.3完善饲养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每天的投喂时间应当控制在4个特定时间上,这一种养殖方式能够形成相对成熟的投喂反射,从而达到投喂时间、位置的固定,投喂过程中基于分散饲料模式为主,尽可能规避因为投喂过程争食而过于聚集,导致局部缺氧问题的发生。为了更好的保障饲料质量必须满足鱼类生长的需求,可以增加应用维生素的方式强化自身的免疫力,在每一次投入饲料用量时应当维持在正常用量75%左右,不能使用任何带有毒害可能或潮湿的饲料,在饲料的选择以及使用期间必须满足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要求。

2.4采用绿色生物药物

在水产养殖期间,渔业生物制剂的绿色化研究开发对于水产养殖有着相当明显的作用,在渔业用药体系方面必须满足水产养殖的基本需求,此时可以坚持推广低危害以及少残留的药物,结合渔场的实际状况尽可能改善用药技术方式,强化对于微生物制剂的研究工作,适当做好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调节,从而促使渔场养殖保持可持续发展。对于地区常见的病害问题可以采用对应的中草药[5]。例如,对于鱼白皮病、赤皮病以及烂鳃病,可以采用五倍子进行治理,基于每立方2到3g煎汁进行泼洒,可以达到较强的杀菌效果,对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效果。

2.5构建质量追溯机制

水产养殖期间质量追溯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水平,对于无公害的水产品能够提供严格的检验检疫证明,从而实现对水产品养殖期间风险的管理工作,及时排除各种生产隐患,严格落实大面积的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掌握渔场水产品的养殖基本状况,积极组织执法检验与治理反馈管理,针对生产养殖期间的安全事故进行限定性的管理,同时设计公开举报机制,监督渔场的环境维护与管理工作意识,做好多方面的沟通协调提高检验水平,优化水产养殖综合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期间导致病害的原因非常多,例如水质问题、预防措施不合理等。目前来看需要提高对于水产养殖期间病害问题的重视度,强化日常科学管理工作,并做好疾病的积极预防,针对病害发生率快的特征及时判断对症用药,从而保障水产养殖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明月,柯青霞.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2):55-58.

[2]李清,梁艳,阴鸿达.20229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中国水产,2022,(09):94-99.

[3]本刊讯.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发布雨季水产养殖防病措施建议[J].中国水产,2022,(07):45.

[4]于子健,杨冰,谢国驷,等.卵黄抗体及其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23(2):5.

[5]李洪滨,王菲菲.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000(013):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