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的思考

罗,彬

四川省苍溪县白鹤乡小学校   628405

摘要:在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远远超过课内时间,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找准课内课外阅读有机衔接点,加强方法指导和内容引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再通过评价激励机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责任。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指导;激励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无疑是重点内容之一。阅读伴随学生的一生,一方面阅读教学让学生积累知识,扩宽视野,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课外阅读同样是学生阅读活动的一部分,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小学生有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阅读和消化完这样庞大的知识内容,是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课外阅读不是让学生泛泛而读,只有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学生才能提高课外阅读效率,获得最大的收获。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课内和课外阅读就好比精读和略读的关系,教师只要掌握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就能达到“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的效果。

一:找准课内课外阅读的衔接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课内阅读,是学生阅读体验的切入点,阅读兴趣的激发点,也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师生的学习互动中,学生的体验虽然深入细致,但不够全面整体;课外阅读则是由点到面的拓展和延伸,便于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

学生的课外读物成千上万,内容纷繁复杂,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有效的做法是围绕课内的文本去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文本,这就需要抓住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以下衔接方式:

1、以单元主题为衔接点

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选取一组课文,这就是课内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主题继续选择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围绕这一主题可以再选择《刘胡兰》、《黄继光》、《王二小》等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2、以“快乐读书吧”为衔接点

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起就有“快乐读书吧”板块,对古今中外的名著进行介绍和阅读引导,教师在此部分教学时要以文本精彩典型片段赏析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三年级上册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学生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再读一读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童话,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最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其他作品。

3、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如学习《藏戏》一文时,因为本身这篇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搜集有关藏戏的知识,还可以把内容拓展到搜集藏族有哪些民风民俗等。学生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有的在网上做摘记,有的查阅工具书。课上,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交流、汇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比如低年级教学中,当学到有关蔬菜的识字教学时,我觉得找一些介绍蔬菜的儿歌让学生读背,既增加了学语文的兴趣又增长了知识。
      4、以与教材或作者某方面特点为衔接点

当学习到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某些特点时,选取一些有相似特点的课外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例如学古诗《春晓》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让学生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安排学生去收集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读一读;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感受到作者大胆的想象和夸张风格,就出示李白的《蜀道难》、《夜宿山寺》等作品让学生阅读体会。
      二:加强课内课外阅读指导

学生在阅读时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掌握每个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便于老师全面掌握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差异。阅读教学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推进课外阅读教学活动,避免学生盲目阅读。教师主要从两方面加以指导:

阅读内容上的引导:

教师利根据教材内容制订有效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方案,有计划地推进课外阅读实践。适时给班级学生统一的阅读任务和要求,课外阅读内容要紧贴教材相关的章节,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促使他们深入把握课文所传达的深刻主旨意蕴,益于其自身文学修养有效提升。在基础阅读教学之余,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适时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籍,鼓励学生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再次深入体会教材课文所传达的思想主旨。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学习完《草船借箭》这一教材课文之后,我即要求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仔细诵读《三国演义》这一名著具体内容,尤其是讲述“赤壁之战”的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全面了解课文所描述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具体现实情况,即:孙权、刘备以及曹操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孙权和刘备联手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而“草船借箭”的故事则发生于这场战役中。通过以上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即可以更加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掌握课文语篇内容与主旨,从而大大强化课内阅读学习效果,益于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又如学习的朱自清的《匆匆》时,我用了钱鹤滩的《明日歌》来导入。让学生朗读体会,作者通过《明日歌》是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再让学生投入新课文的初读。在这样的类比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朱自清诗一般的语言和时光的匆匆。

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重视课内阅读经验的应用,培养阅读习惯,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阅读中的经典成语、词语以及优美句子摘录下来,适当地进行批注,更多地感受语文学科的熏陶作用,以此增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阅读计划,定时定量阅读,阅读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坚持,在教师接受老师及同学的监督,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感情地朗诵,带着问题阅读,潜移默化中丰富了阅读经验。

三:开展多种读书系列活动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坚持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有分享交流的愿望,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这在衔接课内课外阅读过程中也十分重要。

比如:教师可以进行读物介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阅读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读物、原著、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同体裁的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定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习体会教材文本和课外阅读文本的异同,丰富学生的语文体验。
       学生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感知文字的魅力;也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说和听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兴趣;还可以举行读书分享活动,组织学生互相交换课外书阅读并交流感受。
    总之,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全程引导和参与,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投入,通过构架衔接桥粱,不仅能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窦婷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链接阅读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34期

  [2]金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19年33期

[3]甘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9年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