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究

沈黎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各行各业掀起了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浪潮。切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各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本文首先论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意义,然后根据现状探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二十大精神  高校  思想政治课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一)响应国家号召,满足发展需求

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结束后,发布了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号召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理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机构成与重要阵地,是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安全工程[[1]]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各高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选择。

(二)提高思想素质,推动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人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高校青年学生是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具有稳定性和时代性,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助于高校青年学生及时把握国家发展方向,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新思想和新精神,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共同推动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顺应时代要求,稳定高校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顺应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在学习党和国家的精神中培养高校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提高学生思想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稳定持续发展。

(四)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要积极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作用,帮助高校学生正确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自觉将党和国家的最新思想和精神作为自己的思想引领,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培养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高校开设“概论”课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2]]。二十大是党的最新思想和最新精神,可以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编写提供方向和思想理论基础,也为教学内容提供鲜明生动的课程资源,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二十大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加强高校思政教师自身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首先,思政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党和国家的新思想引导教学,上好每一堂思政课。其次,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借助技术手段扩充知识来源。最后,积极参加学校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思政教师要保持“空杯”心态参加,与专业领域人士主动交流探讨,进行思维碰撞,在工作中积极申报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提升科研水平与教学能力,推动教学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学生理论学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体作用,高校青年学生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首先,知是情、意、行三个要素的开端,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课程理论学习。高校要重视思政课程,合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紧抓教育质量,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作用,引导高校学生学习领悟二十大理论,掌握理论实质和精神内涵。其次,学校借助媒体平台作用对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学校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官方账号设置二十大精神栏目,宣传二十大理论,推送相关内容,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以鲜活生动、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高校学生内在动力,能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有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用正确思想指引自身实践,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二)利用优秀文化,升华内心情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都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结合,高校思政教师在解读二十大精神时,要挖掘背后隐藏的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会党和国家新思想的伟大,升华内心爱国情感。首先思政教师要多读历史书籍,涵养文化底蕴,通过中华文化理解二十大报告内容,实现二十大精神向思政课堂教学的转化。其次,在思政课教学中,选择经典案例和典型人物,将二十大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十大理论,在文化史实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

(三)改进教学,培养学生意志能力

首先,思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高校思政教师要认真研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了解新时代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学生观,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高教育质量。其次,思政教师要创新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新时代下,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合现代社会,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模式。最后,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四)挖掘课程资源,落实实践教学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时代下,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高校更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学校应成立学生社会实践管理部门,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高校学生自觉加强和巩固党史知识的学习,也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收获知识和乐趣。其次,建设师生研究平台。高校号召思政教师组成队伍,与学生合作,共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后,创新高校思政课模式,开展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创建活力的课堂。不仅增加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也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从而坚定“四个自信”,真正领悟二十大理论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 丁堡骏.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兼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J]. 当代经济研究,2016( 9):30-43,97.

[[2]]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136.

作者简介:沈黎 ;在读硕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