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6-12岁儿童“教育托管”中高校志愿服务的介入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佛祖岭街道6个社区为例》

/ 3

《社区6-12岁儿童“教育托管”中高校志愿服务的介入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佛祖岭街道6个社区为例》

 金晓善,黄蓉,罗文成,赵俊娜,明丽铭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指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促进全民素质提升。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已成为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各种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社区托管开展思想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家长们忙碌和压力。许多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的孩子,引发了一系列托管需求缺口。

本文作者的团队探索了大学志愿力量以返乡支持教学的形式参与社区中6-12岁儿童的“教育托管”。通过各种实践和数据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大学志愿力量参与托管有助于让儿童接触和了解社会,也是社区减轻社区家长教育儿童的压力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增强人民幸福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引领社区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社区儿童教育托管的现状概述

(一)社区教育托管的现状

1.社区教育托管现状

我国暑期托管服务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是孕育萌芽时期;21世纪初至2021年6月是初步探索时期;2021年7月之后是全面探索时期.我国暑期托管服务的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暑期托管服务仍处于最基础、最初级的探索阶段【1】。

我国公益性的暑期托管服务有三类:以学校为主体、教师为主力的暑期托管服务;以社区为主体、志愿者为主力的暑期托管服务;依托社区统筹公共教育资源,社区、社会教育机构、家长共建的暑期托管服务。其原因为:

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拓展的主要发展趋势小学生尚处于人生自立的初步成长阶段,其托管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性,以及场地的安全性等都存在一定的隐患。为此,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相继推出暑期托管服务政策,不仅满足了家庭迫切的现实需求,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也呼应了我国近年来逐步调整的生育政策,深受群众欢迎。

(二)佛祖岭街道社区基本情况

1.家庭方面:今年3月团队对我校附近6个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共走访181户有6—12岁孩子家庭,其中88.4%的家庭认为“双减”后,期望有假期托管服务。89%的家庭期望有素质教育类课程,提高孩子能力。85%的家庭愿意让孩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其中98.1%的家长愿意陪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2.社区方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下,落实好“民生微实事”,社区急需建设由居民组成的规范、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补充人手短缺问题,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3.高校方面:大学生参与社会支教活动意愿强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踊跃。拟招募40名学生参与支教活动,初次报名达到419人。

 


三、S高校“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项目概述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大力弘扬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朋友们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有所作为。并且随着当下“双减”政策的不断普及,社区儿童的教育托管存在极大缺口,原有的托管力量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托管需求。基于此,S高校“向阳花开”服务项目,就是通过调查社区儿童教育托管的痛点,以高校支教队为模型,整合相关高校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校社联合的志愿服务项目。

(二)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

“向阳花开”项目是由S高校与当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社区托管业务承接,高校志愿服务力量实际开展为服务开展方式。实际服务过程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日常空余会议室为场地,高校志愿者为托管服务者,社区工作者为后备服务力量及作为社区代表对志愿服务过程进行监督,以完善社区公益托管服务流程。

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志愿者根据自身专业结合青少年所学内容所开设的专业启蒙类课程,为加强青少年志愿者精神培育的小小志愿者培育课程等。同时结合了传统的托管服务内容,如青少年暑期作业的辅导,世界优秀文艺作品的赏鉴。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内容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精神生活,同时为构建良好和睦的社区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2】。

四、“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项目案例分析

(一)供需结构的搭建

1.社区相关需求

根据社区服务的定位而言,便民服务型社区、文化服务型社区根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的要求,从根本上明确社区服务格局已经成型。本次“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项目基于武汉市佛祖岭街道六社区开展志愿活动中发现如下三点有关社区对于青少年的义务托管需求:

1.1因社区所承载的综合社会管理职能且其人员较为精简,自身无法承接人数较多、年龄分布较为分散的托管需求,故其需求一般由社区转交为有能力承接的社会相关组织或高校志愿团队等主体进行活动的开展。

1.2因部分社区辖内青少年人口数量差异较大,从而社区间青少年义务托管需求量差异较大,又因青少年托管需求的个体化差异(如特长学习差异、学习能力接受差异、年龄层差异、家庭教育差异等),形成了社区间、同一社区内的托管需求多样化,需有多元化托管服务能力的组织或团队进行承接。

1.3社区青少年托管服务内容中不仅包括对青少年的安全管理职能,同时伴随着青少年课外知识普及或是作业辅导的职能。此项职能要求所服务组织或团队拥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并能承担与之相应的教学责任。

上诉三项需求为社区青少年托管的主要需求反馈,其对服务团队或组织的适应程度、团队规模、团队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化的要求。

2.高校供给能力

大学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学府,其学生所形成团队的服务能力较为多元且志愿服务精神较为坚毅。向阳花开支教队完全s高校在校生组成,因受校方统一领导,建立了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为志愿教育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前提条件;高校的开设专业多样,多专业学生所指定的课程内容较传统的托管课程在专业性、引导方式等多方面教学影响因子有着显著优势。高校的志愿服务供应能力较为稳定、多样,与社区多样的志愿服务需求高度匹配,为高校与相关社区间长期、稳定、高效的合作关系进行保障。

(二)高校介入的具体方法与实践

 1.线下支教课堂

不同专业的支教教师根据其于高校内学习内容进行课程的制作,与支教前期的教学培训相结合,以各社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法学专业支教教师在普法课程教学中多次引入当地青少年犯罪例证增添了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以举例为课堂引入,将教学内容以更贴合青少年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于教学观察角度大幅提升了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课业辅导

社区托管对象以6-14岁青少年群体为主,其主要对应为幼儿园大班至初中二年级学生,其课业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程度、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差异等多重因素要求支教团队能够覆盖多学科,深浅范围跨度较大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主要以学生年龄层作为区分,提高教师课业辅导效率,降低教师于各学生辅导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从而促进托管教育课业辅导过程的教学质量提升。

3.心理疏导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安全问题逐渐引起社会重视,百度搜索“青少年心理问题”相关结果超一千万个。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况利团队数据显示,我国40%左右的孩子有心理问题,24%左右的孩子有非常明确的心理问题,调研对象中,有抑郁症的孩子占比超过12%。向阳花开支教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状况及相关行为,且所有队员在活动开展前皆受过相关培训,对部分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及时进行反馈,联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相关支持,并联系学生家长进行进一步的反馈机制完善【3】。

4.引领小小志愿者培育

向阳花开支教队为公益性志愿服务高校团队,志愿组织或团队设立之初大多以志愿者精神为创建精神。在托管教育过程中向阳花开支教队除了在各类课程中穿插志愿者形象、志愿故事,开设专门的志愿培育课程,以志愿者知识与志愿者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以促进青少年对志愿精神的热爱,提升对其综合志愿素质,为传递志愿精神,培养新一代志愿者奠基。

 


五、高校力量介入社区儿童教育托管的困境与建议

(一)高校介入社区儿童教育托管的困境

1.政府层面

武汉市暑期托管项目截至2022年已开展十四年。该项目由最初的50个公益托管室发展至今,其每年新开公益托管室约为7.7家,项目发展速度未能适应武汉市青少年公益托管需求增加速度,造成了供需关系的极不平衡。然因社区人员不足、场地受限、区位偏远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此项普惠性政策难以全面发展,此类社区大多志愿组织发展速度迟缓,难以满足自身基础志愿活动需求【4】。政府尚未组建完善志愿供需信息对称机制,造成了高校与政府间缺少高效的信息交流现状,从而闲置了相当部分的高校力量。

2.社区层面

社区作为群众组织,主要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及社会服务的提供。社区因其所承载职能较为综合且其机构较为精简,难以独立进行与高校的直接志愿合作。并在社区间存在部分因素差异,如居民素质差异、管理结构差异,造成了社区间与高校建立的志愿合作关系存在相当的沟通成本。

3.高校层面

经过多年的办学经验的积累,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程、技术、教学水平、热情的青年志愿者等等。但是对社区托管对象的需求认识不足,托管对象年龄层次跨越范围大,教学难度大等问题为高校志愿者教学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高校介入社区儿童教育托管的建议

1.对标社区痛点,提高教育托管水平

政府应加强立法,强化监管,明确责任主体,提升社区托管教育管理水平,同时持续跟进社区托管教育发展,了解社区托管教育的实际问题,在实地考察和突击检查的情况下,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

2.构建志愿桥梁,吸引高校优质人才

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其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是以高校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

3.深挖儿童需求,提供多元专业托管

高校要积极完善课程体系,依托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优势,深入探索儿童自身需求,形成一套涵盖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的课程特色,人文艺术,推动多元托管建设,更好服务社区教育。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逐步推进的背景下,社区儿童的教育托管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区教育的一大重点,政府、社区、等各方力量都已投入到了儿童教育托管的洪流中,而高校力量更是在社区儿童教育托管当中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高校力量的介入,拓宽了教育托管的范围,从狭义的课业,到课业、心理、天赋挖掘、兴趣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托管,结合调研的相关数据,社区、家长对于高校志愿力量的介入,亦是好评如潮。最后,我们会不断弥补高校与社区合作过程中的不足,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高校资源来投入到社区儿童教育托管当中。

 


参考文献

[1]  陆士桢.中国儿童社会福利需求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1(06):73-77

[2]  郭毅萍.美国课后托管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2(7):97

[3]  李冬梅.日本:放学后儿童教室+放学后儿童俱乐部[J].上海教育,2020(4):45-48

[4]吴开俊、孟卫青.治理视角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制度设计[J].教育研究,2021,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