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阅读支架,开展整本书深度阅读——《童年》整本书阅读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搭建阅读支架,开展整本书深度阅读——《童年》整本书阅读案例

吕晓婷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511430

【案例设计背景与思路】: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浪潮冲击不断,“整本书阅读”这一理念进入了一线语文教师的视野,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在阅读中交流阅读心得,发现并解决阅读问题,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经验。与囫囵吞枣似的浅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注重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汲取精神养分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为确保学生能自主深度阅读整本书,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搭建支架的意识,并在支架的智慧运用中,引导学生依托支架,助力学生完成整本书的深度阅读。本案例将以《童年》整本书阅读为例,从阅读初期、阅读中期和阅读后期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地搭建研学支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展开全面深刻的思考,引导学生有技巧、有能力地完成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案例实施过程】

一、阅读初期:依托研学单,以任务驱动阅读

要想达到整本书的深入阅读,教师应提前设计研学单,围绕文本内容预设具有目标指向的思考性话题,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有效地梳理文本内容,在阅读初期顺利开展因果关联的阅读体验。

带着任务驱动的研学导读是引发深度阅读的“助燃剂”。学生在有思辨含量的问题情境中,推动阅读从表层走向纵深,获得更多的阅读感受和体悟。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新课标倡导整本书阅读教学应“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阅读初期的研学单设计应以文本主线贯穿的原则,围绕故事人物、情节、环境等梳理主线,具象联结小说的各个要素,帮助学生从零碎的阅读初感走向整体的理性认知。

作为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童年》这部成长小说不仅情节跌宕起伏,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更是学生的阅读焦点。聚焦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分析,设计该书在阅读初期的研学单:

《童年》阅读初期研学单

研学任务一:制作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

研学任务二:确定小说主人公,归纳主要情节。

1675159132882_9398C3DB-5A2D-404f-8878-EE913E8A22B3

研学任务三: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说明理由。

我认为主人公有的性格,是因为。

通过研学单中的前两个任务,学生能明确阅读整本书首先需要理清人物关系,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故事情节进行联结,在情节发展中了解人物形象。研学任务三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指引学生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步梳理整本书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      

二、阅读中期:依托摘录卡,以思考驱动阅读

在深入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不免会产生自己的疑问和思考,研学单的设计由此进入第二阶段:依托“读书摘录卡”,引导学生在书上随时圈画重点,及时记录所思所感所得,在质疑推断、归纳交流中,促使初步阅读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从浅层阅读到有方向的阅读,本阶段支架的设计应从学生的阅读困惑出发,选取其中关键问题作为研究点,引导学生依托摘录卡进行个性化表达,不仅可以借助批注记录即时思考,还能针对感触颇深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研讨,以读后感的形式作进一步的剖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将无形的思维转化成具体的文字,并形成了个人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初步的思辨能力。

在阅读《童年》时,学生对主人公阿廖莎的童年经历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阿廖莎的童年是不幸的,幼小的他饱尝了人间疾苦,外祖父的专横残暴、舅舅们的自私无情、小茨冈的意外离世等苦难;有的同学认为阿廖莎是幸运的,即便遭遇了生活的折磨,但善良乐观的外祖母给予了他无限的温暖,给黑暗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在阅读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摘录卡,以“性格决定命运”为主题作剖析,在思考和辨析的过程中阐述个人独特理解,从而提升阅读鉴赏力,拓展了整本书阅读的深度。

《童年》阅读中期研学单

《童年》中阿廖莎的生活经历一定让你备受触动,整合文中几处相关信息,结合重点词句和相关资料,完成以下的读书摘录卡(其中的板块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读书摘录卡

书中语句:

相关资料:

我的感悟:

三、阅读后期:依托故事会,交流读书心得

在阅读后期,应为学生搭建交流分享的支架,鼓励学生将阅读整本书的个性理解、心得感悟与同学交流,进而打开思维,产生“1+1>2”的阅读效果。

故事会的组织可以以小组四人为单位,根据阅读初期和中期各自记录的“研学单”和“摘录卡”,围绕《童年》整本书人物性格或者主题的疑惑、思考、感悟各抒己见,在分享的情境中,多角度对比思维、合情推理,由组长将分享的简介进行整合,从而形成阅读的思辨认识,推进深度阅读。除了表达方面的碰撞,学生还可以通过人物角色扮演或演讲,利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人物性格和文本精神的剖析,由观众进行质疑或补充,提升阅读的深度。

新课标强调整本书阅读在于深入,强调拓展阅读视野。深入阅读需要学生身心融入文本,能够在不间断的阅读中加以联系、理解、辨析、综合、体悟文本内容、思想感情及写作风格等。除了对文本的解读之外,应引导学生从“读进去”到“走出来”,联系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情感体悟,内化文本精神力量,将《童年》主人公阿廖莎身上的美好品质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提升小说的内在价值,展现丰富多层的意蕴,借由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全面作用于学生的知、情、意,真正发挥语文的育人价值。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文化积淀的有效捷径,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引下,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阶段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思维活力,欣赏语文之美,进而实现“满载而归”的整本书阅读效果,让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