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4型地铁工程车司机室电气部分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ZER4型地铁工程车司机室电气部分优化

赵春燕,张斌,邹青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省株洲市,412000

摘要:ZER4型地铁工程车双源制轨道工程车具有噪声低、无尾气排放的优点,是一款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工程车司机室操纵台内部空间狭小、安装部件多、接线复杂,因此,对司机室电气部分进行优化改进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对后续的批量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司机室 布线 接线 操纵台

1 引言

随着各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项目不断扩大,地铁轨道工程车需求量及使用频率逐年增加。ZER4型地铁工程车采用DC1500接触网-牵引蓄电池双电源供电具有噪声低、零排放的优点,是一款绿色、低碳的轨道交通装备。而电缆作为电气部分功率与信号的传输导体,对轨道工程车的安全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司机室作为整车的控制中枢,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司机室操纵台内部空间狭小、安装部件多、接线复杂,因此,对司机室电气部分进行优化改进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对后续的批量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ZER4型轨道工程车司机室电气优化

ZER4型轨道工程车司机室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接线作业涉及到的主要工序有司机室布线准备、操纵台车下组装、司机室壁内线布线、司机室布线、司机室接线、司机室顶部及侧墙设备安装。

2.1扎带座优化

在司机室壁内线布线中多采用粘贴式扎带座、铆接式扎带座对线缆进行绑扎固定。

粘贴式扎带座固定:即通过在扎带座底部涂抹爱塞克斯胶,直接将其粘贴在司机室内壁,这种方式固定方便、灵活性强,但是出现多次绑扎后扎带座脱落的情况,究其原因发现在粘贴扎带座时,司机室内壁的粘贴位置多有清洁不到的情况,位会影响到扎带座的粘贴牢固性。针对粘贴式扎带座固定的这一缺陷,将其更改为铆接式扎带座固定,即在司机室内壁完成打孔后,作业人员采用铆钉风枪工具将扎带座铆接固定在司机室内壁,这种方式固定牢固,但是班组反映在进行线缆绑扎时操作不便。如图2-1所示:

图2-1 粘贴式扎带座(左)和铆接式扎带座(右)

建议优化:现阶段轨道工程车司机室壁内线布线已将粘贴式扎带座更换为铆接式扎带座,但为了提高员工的作业效率,建议采用第三种扎线排的固定方式,如图2-2所示,这种方式不仅固定牢固,还具有线缆绑扎方便快捷的优点。

图2-2 扎线排

2.2 自带线布线的优化

在司机室布线中有很大一部分线缆为设备自带线缆,例如视频系统、电台系统、信号系统线缆,设备自带线通常无需由下线班进行下线。对于没有标识的线缆应由布线的作业人员在线缆两端粘贴纸胶带标识并注明其物料编码。

2.3 重复线布线的优化

在轨道工程车新车试制的过程中常会因设计原理图的更改而造成重新下线,同时要求把原来的线缆进行绝缘处理,这样就会造成线缆的重复布线,无法通过线号标识确认线缆,影响下工序的司机室接线。

建议优化:如果原线号为230321.01,换线后的线号可以标记为230321.01(2),再次换线后的线号为230321.01(3),依次类推,当出现重复线线缆问题时就可以很容易判断哪根线是最后需要接线的线缆。

2.4 司机台车下组装、司机室接线优化

ZER4型轨道工程车操纵台由主操纵台与副操纵台两部分组成,主、副操纵台可分为仪表面板区、控制面板区、下方柜体区,如图2-3所示。

图2-3 司机室操纵台

司机室接线,尤其是副台端子排接线有很大一部分线缆来自于副台柜体的模块,接模块的线缆在车下完成接插件的制作并与模块进行对接。为了提高司机室车上作业效率,在车下完成副台端子排的接线和柜体模块至端子排线缆的预布,在车上仅完成模块插头的对接,这样会大大降低车上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时间。

2.5 司机室接线点位及顶部侧墙设备安装优化

目前在设计原理图中,有部分线缆的接线点位设计不合理而增加了作业员工的工作量,降低了作业效率。

为了减少作业者的工作量,建议设计原理图作出如下更改:对于自带线,尤其是电源线,建议将端子排的接线点位设计在相邻位置。对于紧急按钮接线,建议将低压柜到紧急按钮的线缆在端子排处增加一个接线点位,这样紧急按钮一侧的接线工作就可在车下全部完成,车上仅需对端子排进行接线。

针对工程车的侧墙暖风机安装时因暖风机安装接口问题造成设备无法安装或安装困难。建议取消拥有定位孔的司机室内装板,直接按照暖风机的安装接口在司机室钢架内壁进行开孔,以提高开孔精度,解决暖风机的安装问题。

3 结 语

本文对ZER4型轨道工程车司机室电气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优化与改进,包括扎带座的优化、副台柜体模块到端子排接线的优化、侧墙暖风机安装的优化等,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作业员工的作业量,减轻作业者的作业难度,减少作业人员的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T-49-449 电力机车布线工艺守则》

[2] 《T-41-456 电力机车接线工艺守则》

[3] 《GYFA-2020-066 机车产品规范化布线规则》

作者简介:赵春燕(1988-),女,河南郑州,本科,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技师,研究方向:机车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