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标准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3

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标准化

李超1,张彬2,沈琼3,施泽琦4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随着关检机构融合的不断加深,传统海关监管程序与检验检疫的监管逻辑逐渐协调,涉检行政处罚的力度不断加强,进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和进出口活动中的涉检申报应当加以重视。

关键词:进出口;商品检验;标准化

引言

随着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及安全生产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与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商品检验活动的相关标准更是日趋严格。

1我国数字经济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1.1数字经济进出口贸易总额

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物流产业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使人们更加意识到目前正处于数字经济时代。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授课或远程办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更大力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贸易发展还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第一,因为数字经济贸易与传统的实体进出口贸易有着很大不同,这是一种创新的贸易形式,所以其中所蕴含的贸易规则与贸易模式都需要不断探索、优化及改进。第二,目前各个国家数字经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每个国家对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诉求都有所不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走向了世界前列,经济指数排名位列世界第九,其中排名前后的均为发达国家。由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经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1.2数字贸易依托数字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数字贸易依托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实现传统实体货物、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知识和信息高效交换的商业活动,是数字货物贸易和数字服务贸易的有机统一。第一部分,通过数字化方式跨境交易的实体货物,即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实体货物;第二部分,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产品和信息的交换互动。实物商品被纳入数字商务领域,强调数字交易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交易。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其2014年美国和全球经济数字贸易研究报告中改进并扩展了“数字贸易”的含义,将数字贸易定义为“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商品和服务的订购、制造或交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内和国际贸易”,它不再仅包括数字产品和服务。

1.3中国数字贸易出口结构不断完善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有很大比重,也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发展成为贸易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贸易中,数字经济贸易的发展在近几年是我国增强整体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一大突破口。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几年,有70%的企业依靠传统的服务贸易模式发展,但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迅速普及及在服务贸易中需求量的增加,使数字经济贸易成为当下企业主流的贸易模式,大多数企业已成功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2进出口贸易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对资金管理认识水平较低

近几年,我国对外进出口的贸易物资数量、质量等,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我国的市场庞大宽阔,导致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成本资金,进行大量的物资采购,促使整体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并不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促使企业当前面临着多种未知的风险。部分企业过度关注资金安全风险,为了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链断裂”问题的出现,账户都会保留大部分的现金,以此增强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但是这样会让企业的资金使用质量、效率等无法得到保证,在进行高收益、低风险的工作时也会显得“畏首畏尾”。

2.2资金利用决策不合理

部分大型的进出口贸易企业中,都会有符合企业发展情况的资金管理体系,根据每年度的实际经营情况、政策情况、资金情况等,制定后续年度的资金管理预算。资金预算的制定是企业管理阶层人员最重视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在实际的制定过程中,多数都将是以资金管理部门的经验作为制定基础,将投资与筹资进行划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促使资金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出现,并没有遵循资金服务经营的思想和观念,资金实际的数额是多少,就做多大的业务,让业务的开展将资金的多少作为基础。

2.3缺少优秀人才

企业之间的主要竞争源于人才储备和人才能力之间的交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并未聘用到合适的专业人才。甚至多年内耗费大量精力、时间培养的优秀人才也因为企业的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等因素,导致人才不断流失。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前进出口贸易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思路以及经营方式等相对落后,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完善、先进的管理思想及知识,依旧以传统手段进行企业的整体管理,比较重视短时间内的经济效益,追求最大的经济收益,错过了企业改革、创新的最佳时机,也没有吸取先进管理思想。

3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商检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海关总署主管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海关总署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及进出口商品的口岸和集散地,管理所负责本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商检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的内容,包括质量、数量、重量等相关项目是否符合安全、卫生、健康、环保、防骗等要求。海关作为口岸监督管理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其法定职责之一。法定检验、公证鉴定和监督管理是进出口商品检验的三项主要工作内容。

3.1法定检验

《商检法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出入境检验的其他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以下简称法定检验)。海关总署负责制定法定检验目录,目录所列商品由相应海关机构实施查验。目录内的进口商品,未经检验,禁止销售和使用;目录中的出口商品,未通过检验的,则不允许出口。为防止出口食品、冻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发生腐烂变质,对装运它们的集装箱、船舱、飞机、车辆等运载工具,要实施适载性检验;旧机电、危险货物及危险化学品具有较高的环保、质量、健康风险,要对这些商品及其包装进行检验,结合《食品安全法》《认证认可法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以上几种类型的检验也归入法定检验范畴。

3.2公正鉴定

公正鉴定是指应国际贸易参与方的申请,由相应海关机构在法定范围内,对涉及的商品,以公证人身份办理检验鉴定业务并出具证明,作为当事人处理相关事宜的有效凭证,具体有质量证明、数/重量证明、残损鉴定证明、价值鉴定证明等。

3.3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是指海关总署和各地海关机构可对进出口企业和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采取注册备案、产品抽查、质量体系评估等管理手段实施监管。

4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标准化优化策略

4.1检验机构安全作业规范

商品检验对象包括农食产品、矿产品、石化品、工业品、消费品等全部种类在内的所有商品,也涉及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其主要以现场检验为主,与被检验对象所处状态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若检验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在作业过程中未按照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检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检验机构可从人员、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响应和安全作业要求四个维度开展检验活动。建立健全检验作业安全制度和监督机制。检验活动前,结合受检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安全检验作业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人员维度上,应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并指定相应的安全责任人,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作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风险控制维度上,检验机构应持续不断地识别检验作业中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对检验作业涉及的所有工作、设施和场景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定相应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在应急准备响应维度上,须遵守受检场景应急预案且检验机构应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参与受检场景应急演练,若检验作业中发生紧急情况应参照应急预案立即作出响应。在安全作业要求维度上,检验机构应根据检验合同判断现场检验条件是否满足安全作业要求,项目负责人应分析可能存在的详细风险源,组织制定安全作业方案,并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4.2熟悉商品监管要求,及时关注最新公告

结合整理的海关涉检处罚案例,可见与传统海关监管聚焦申报规范(如商品归类、量价、贸易方式)的执法特点不同,涉检案件由于商品特征带来的监管关注要素要复杂得多。以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为例,外来物种、有害生物品目繁多,监管对象因水果、水生动物、粮食、木质包装、出入境人员适用的检疫监督规章又有明显不同,对企业来说不仅需要了解自己进出口的货物,还需要了解可能涉及的动植检风险。对于商品检验来说,进出口企业除需关注法律法规及海关总署最新公告中对法检商品目录的规定外,还要关注抽检商品范围,配合海关的抽检工作。

4.3了解海关监管要求,避免常见违法风险

如前言所述,随着国家对国门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海关对涉检案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的专项整治行动尤为关注。2022年海关组织开展“口岸危险品综合治理”百日专项行动,聚焦“滞留”和“瞒报”两个突出问题,“以快防患、以严治乱、依规履职、综合治理”,危险品在口岸停留时间缩短63%、实现“动态清零”,查处伪瞒报危险品1569批。2023年,海关将针对2022年监管情况,开展“打击进出口危险品伪瞒报专项行动”,健全长效机制,分步骤扩大检验监管模式改革试点。检验检疫和海关通关程序合二为一后,不仅为企业带来申报和通关便利,也为海关打通进出口数据,实现更为智能精准的监管提供了便利。以商品为中心的检验检疫监管特点和以商品归类等申报要素为中心的海关监管特点全面融合,大大提高了海关大数据分析和发现监管风险的能力。同时,包括海关行政处罚、稽查在内的后续监管程序和执法队伍已经可以全面适用于涉检案件,明显提高了海关查处相关违法案件的能力。因此,进出口企业应当跟深入理解海关监管要求,关注常见违法风险,并根据海关申报、后续监管要求,及时完善进出口工作方法。

4.4建立合规理念,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的合规本质是建立一种防范风险、识别风险、及时应对风险的保障机制。进出口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从业务立项到报关报检,再到清关后销售,应当责任到具体经办人,时时关注业务进展;对“货运流”“单证流”“资金流”中的环节要点,做好风险排查工作,及时弥补监管疏漏;对企业高管及具体业务负责人,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外部机构对其进行合规管理培训,提高风险识别意识和危机应对处理能力。笔者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进出口企业在作为收发货人向海关申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全权委托代理机构,而忽视自身才是海关法上承担主要申报义务和法律责任主体,不必要的为代理机构的过错“买单”。

结语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日益临近作为技术壁垒一部分的《目录》中涉及法定检验商品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尤其是化工和矿产品。贸易双方可自行指定有影响的公证鉴定人出具结汇证书。但对作为涉及到人类及环境的安全卫生项目、环境保护和反欺诈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仍将保留其法定检验的内容。因此在制定标准时还要适当考虑涉及到安全卫生检验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佚名.认证认可小常识[J].现代计量通讯,2006,5:45~46.

[2]戴润生,陈远康.实验室认可中若干问题之我见[J].技术培训,2009,6:12~13.

[3]杜汇良,黄世霖,张金换.实验室质量体系ISO/IEC导则25:1990到17025:1999的转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6):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