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

冯艳艳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探究将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各组均为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标准护理。就此对比两组术后3天、出院时的眼内压、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出院时的眼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标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眼内压,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利于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广加运用。

关键词:标准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被称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主要是因房角关闭引发眼压急性升高所致[1]。视力下降、呕吐、偏头痛等是主要常见表现,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严重影响。此前,针对此病症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据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眼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标准护理干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之一,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在已有护理服务基础上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更高层次的针对性服务,以此来提高护理效果。就此,本文将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意在进一步探究标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内接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实施分组干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19例、11例;年龄介于45~65岁之间,平均年龄(55.27±1.80)岁;单眼发作数22例、双眼发作数8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21例、9例;年龄介于46~64岁之间,平均年龄(55.16±1.50)岁;单眼发作数25例、双眼发作数5例。此次分析获得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抽取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标准护理干预,相关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致病机制、常见表现、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大胆提问并耐心解答,从而帮助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多关心、赞扬患者,获取信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帮助其排解不良心理。向患者详细介绍院内环境,帮助其减轻陌生感,营造良好环境,以便其可保持放松心态配合治疗。(2)术前、术后护理:手术前,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等,陪同其完成相关常规检查。手术完成后,密切监测其眼内压、生命体征情况。讲解术后眼部注意事项,加强眼部清洁卫生,以防感染。合理控制饮食,保持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3)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及家属不可私自调整术眼包扎绷带,勿用力揉眼。教会患者正确的眼部保健方法,保持情绪稳定,每日饮用足够水量。若出现眼压异常情况应及时返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1)评估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术后3天及出院时的眼内压。

(2)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通过焦虑评分量表与抑郁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各项临界分值均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

(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百分制,根据所得评分进行等级划分:90分以上表示满意、60~90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前两项等级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以系统软件SPSS22.0版本作为文中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工具,计量资料以()表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行χ²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3天及出院时的眼内压比较

    观察组术后3天及出院时的眼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3天及出院时的眼内压比较(mmHg

组别

术后3天

出院时

观察组(n=30)

26.15±1.60

21.10±1.65

 对照组(n=30)

28.38±1.76

23.25±5.20

t

5.135

2.159

P

0.000

0.035

2.2 两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经分组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18.18±2.10分、16.77±1.2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66±1.22分、23.67±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常见青光眼类型之一,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与眼压急性升高有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该病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2]。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眼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干扰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临床对此病症的常用治疗方式包括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具体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眼压情况进行确定,有时甚至需要多种方案联合干预。但当前,临床对此主要以手术为主,眼泪流速和眼外引流术较为常见,通过尽早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但是手术毕竟属于入侵式操作,对眼部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加之多数患者均伴有一定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由此会导致其血压、心率出现较大波动,进而不仅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增加手术风险,还易加大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预后[3]。故,开展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必要。

标准化护理是临床常用护理模式之一,与常规护理相比更为人性化。自患者入院起,整个护理服务将会一直延续至其出院后。标准化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常规护理的单一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体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应的护理目标,充分尊重个体化需求,更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建设、健康宣教等,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消除顾虑,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通过指导患者正确的眼部保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眼更快恢复。文中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出院时的眼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标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予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标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帮助患者稳定眼内压,缓解负性情绪,对其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晶晶.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J].中国标准化,2023,27(2):253-255.

[2]李爱玲,陈应军,翁宏玲,等.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22-125.

[3]刘颖,隋婧譞,孙文娟,等.综合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0):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