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创新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创新策略

王佳

杭州华耕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杭州华耕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致使建筑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提高。建筑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主体地位。因此,为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建筑领域仍需不断进步,同时,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些年,我国建筑企业历经多年实践,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管理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仍会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健康生存与持续发展。基于此,企业必须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力求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率,以此在建筑市场内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创新策略

引言

在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时,相关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与其他部门人员共同商讨创新方案以及创新重点,以增强建筑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为主,更加有序地实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方案,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不同管理环节中,从而增强整体管理项目,有效应对施工现场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1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内容多且繁琐,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懂得工程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知识,方可在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建设等领域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投资、项目设计、项目预备、项目施工、项目竣工的每个环节和阶段,主要包括工程进度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内容。这些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建筑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建筑企业的数量与日俱增,致使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可不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可为企业积累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使其在管理工作中少走弯路,更全面、合理地协调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涉及专业多,施工工期长,各专业分项工程之间的穿插协作频繁,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首先,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会造成施工管理工作在组织、技术及人才管控等方面无法契合,使得项目无法达到目标控制标准。其次,虽然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连串的建设相关规章制度,但在施工现场很难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在管理当中容易出现多头领导,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一旦出现问题会趋利避害,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杂乱无章,造成项目的窝工,成本增加等现象。因为施工企业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内部管理出现很多问题,业务开展没有严格的标准,造成各项目之间目标偏差比较大,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突出,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新的技术支持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其工期和工序也不尽相同,所采用的材料、技术、设备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为此,建设单位要在施工中更加注重建设。然而,在目前的施工企业中,许多施工单位的经营缺乏创意,而且往往会发生反复的现象,这对施工管理的改革非常不利。

2.3施工现场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工程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促使现代建筑施工领域的专业化、机械化水平也随之提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其专业化水平,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驾护航。然而,在工程施工中不按照规范制度施工的问题极为常见,从而引发一系列施工安全事故,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策略

3.1加大推进信息化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尽可能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先进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过程。比如,从项目开工到竣工整个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BIM(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工地的管理模式,保证项目从材料、生产、技术、安全、质量等形成一个信息系统。在现场管理中,可以将BIM技术应用在施工图纸技术会审、施工方案模拟、临建布置、进度计划安排、工程量的统计、质量、成本等各个环节,通过BIM技术与智慧工地各系统的交互、感知、决策、执行和反馈,实现一体化、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施工现场过程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将每一个环节的责任具体到个人,同时要深入施工现场,定期召开技术管理分析会,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加强施工管理方法的创新,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周边建筑业未来的良性、协调、健康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推动。

3.2创新组织结构

要使创新思想更好地运用于施工项目的经营中,首先要强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即所谓的“管理革新”。管理革新是把建筑公司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导入到企业的经营体系中,使其合理运用,使其能够成功地达到组织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设立专门的项目经理队伍,以保证其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进而充实经理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二是建立健全的终身问责制度,明确经理的职责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责任完全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使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奖罚制度。

3.3加强成本控制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合理规划各个施工环节的使用资金,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做到合理分配,加强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提高施工现场的勘探能力,充分结合施工需求,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此提高施工图纸设计标准,尤其是在每次施工设计方案形成之后,应先采取预施工操作,及时发现实践中可能与设计方案存在的冲突,并合理地优化、调整,直至寻求到最为理想的设计方案,这样不仅可从根本上控制工程施工质量,也可合理控制其成本支出,减少施工资源浪费。

3.4创新技术管理

(1)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建设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技术工人的职业素养,而且可以使工程技术工人的工作水平得到提高;(2)加强建设工程技术技能的编写。施工企业要集中各方的观点,力求制定出新的技术计划,以确保施工企业能够制定出最优的技术方案;(3)施工单位要在实际工作中,仔细探索适合于施工单位经营的技术规范和技术;(4)建设单位要根据自身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广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以促进施工单位的迅速发展。

3.5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针对项目特点在项目实施前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流程体系,人员岗位职责的划分及各岗位工作与考核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具体实施方面,应加大对危大工程和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事故预防的研究,加强现场安管人员教育培训及现场安全检查,提高创新能力,设立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查处分离等安全制度,同时加强现场一线施工劳务人员技能水平,督促其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施工作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实施创新意识,优化现场管理模式较为重要,因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在以往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和标准更新现有管理机制,做好全过程质量监督以及管理,及时纠正施工偏差,为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提供重要保障,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逸,罗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

[2]韩林伸.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创新发展策略探讨[J].砖瓦,2021

[3]张伊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创新发展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1

[4]罗琛,郑逸.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

[5]蒲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