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政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以工代赈政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蒋丹

眉山市仁寿县国省道公路养护管理段 四川 眉山 62050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以工代赈”政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了这一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分析,探索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以工代赈”政策,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质量提升。

关键字:以工代赈;农村公路建设;政策应用;效益分析

引言:“以工代赈”政策是中国政府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民生工程政策,在“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范围、建设领域、受益对象、赈济模式,充分吸纳农村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就地就业增收,同步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推动以工代赈转变为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本文旨在探讨“以工代赈”政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效果,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效益提出建议。

一、农村公路建设中以工代赈”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以工代赈”政策始于1970年代末期,旨在减轻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负担,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政策内容为:政府投资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该政策对于缓解农民负担、扩大就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农村偏远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道路质量差,交通不便,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也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工代赈”政策的出台,既可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让广大农民通过劳动获得直接的利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以工代赈”政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问题

施工质量不稳定,施工管理混乱。由于施工队伍不稳定,施工队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很难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建设标准不高材料不合格。由于施工方追求速度和低成本,常采用劣质的材料和降低建设标准,导致农村公路的质量不达标。工程检验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政府部门不充分监督,施工方往往能够擅自开展工程建设,并随意使用建设资金导致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不到位。由于很多参与“以工代赈”政策的农民工没有受到足够的安全教育,缺乏一些基本的安全意识和常识,容易发生各种事故。施工管理不规范。由于施工管理混乱,有些施工队伍甚至无正式组织和负责人,施工现场缺乏安全措施和规范熟悉的人群在施工时互相包庇,安全隐患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材料和设备不达标。由于部分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低劣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难以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3.组织管理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机构和人员。由于“以工代赈”政策属于新生事物,很多地区缺乏相关管理机构,政府部门、施工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不够顺畅,导致工作监管和组织不到位。监管措施薄弱。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监管部门职责不清晰,监管措施不完善,容易出现质量和安全等问题。法律意识淡漠,一些施工企业和农民工对法律法规缺乏了解,缺乏法律意识,存在违规施工、违规招工等问题,政府部门对此缺少足够的处罚力度。

4.人员培训不足

安全知识培训不到位。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意识,一些农民工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而政府部门和施工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不足,缺乏有效的安全教育对农民工的安全保障存在隐患。技术能力培训不充分。一些参与“以工代赈”政策的农民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导致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环保意识培训不足。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一些农民工对环保意识缺乏了解,存在破坏环境的情况,而政府部门和施工企业对环保意识培训也不足,无法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主管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按照规划和标准进行,工程质量达到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包括工程质量验收、质量检测、质量评估等环节,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确保质量安全。加强项目验收:在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后进行全面的工程验收,建立相关档案资料,并进行公示,让群众监督,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开展技能培训。对接群众意愿和用工需求,施工前开展入门培训,帮助群众迅速上岗;施工中以工代训,增强群众就业技能;完工后深度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培训,带动受训群众至少掌握一项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中。严格施工现场管理: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施工工艺,建立安全指导书,明确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立应急机制: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例如:电气安全、高处作业安全、机械作业安全等保障措施,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强化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现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加强对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和检查。

3.加强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政府部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等要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间协调和合作的具体流程和责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在建设农村公路过程中,实现人才队伍的合理组织和整合。制定施工计划:根据预算和任务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和施工物资,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加强项目监管与督导:督促执行施工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并对质量安全环保等进行监管。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过程的监测和管理,以方便决策者及时获取工程进度、质量监管等数据,并加快决策速度。

4.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创新

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各地要统筹好各类培训资源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项目用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就业技能,解决好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岗前技能培训要结合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针对性开展务工技能培训,确保务工群众能够适应岗位需要,以工代训要充分利用项目建设特点,设置合理培训环节,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的方式,提高务工群众劳动技能。产业技能培训要充分利用产业平台资源,选准培训内容,建立培训团队,搭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培训机制,有效提升重点人群就业技能。

四、政策的应用效果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竞争方式”;其他竞争方式;村民自建或者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等“非竞争方式”。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村委会作为项目业主单位,且采用村民自建的方式居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发改振兴〔2002〕1675号)要求,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领办的合作社,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组建施工队伍进行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也缩短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而且,村民自建既解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作为直接受益方的农户参与项目建设,质量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结语

本文通过对“以工代赈”政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效果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产生积极的效果,并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善民, 钟秋平. “以工代赈”政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与前景[J]. 泵阀与控制技术, 2017(6): 1-4.

[2] 王国庆, 张琦. 农村公路建设中“以工代赈”政策的实践与探索[J].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2018(4):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