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学人才发展困境与培养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2
/ 2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学人才发展困境与培养改革研究

王存臻

临沂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21世纪以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掀起了新办建筑学专业的热潮。完善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在建筑学专业发展中以抢抓机遇、加强专业建设,开拓局面、创新协同育人为宗旨,优化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方案,强化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创新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通过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方向改革,可提高高校人才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更多具有蓬勃生命力的人才,并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建筑学人才;发展困境;培养改革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学人才培养改革需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开展,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基础建设做好,优化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建筑学科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专业教学效果,丰富学习体验,最终不仅专业知识得到夯实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得到正确培养与发展。

1建筑学人才发展困境

1.1专业型与学术型人才差异化发展困境

建筑学专业实施“专业”与“学术”两类人才并行培养至今已十年有余,然而时至今日,全国建筑院校对两类学位与二级学科的关系依然缺乏共识。有的院校在各个二级学科方向均设置专业型和学术型学位;有的为专业型硕士设立了独立的二级方向;有的甚至取消学术型硕士,将所有学科方向均划为专业型硕士。这些乱象直接导致“专业”与“学术”两类人才在招生、培养、升学、就业等环节中交叉重叠。建筑学是兼具人文社科、技术科学、艺术设计等多重属性的学科。如果说专业型人才的行业定位是成为将建筑学多重属性融合于工程设计,服务国家建设的排头兵;那么学术型人才则要在其中某个方向深入探索和创新,成为驱动产业持续升级发展的后勤保障。厘清专业型、学术型学位与二级学科的对位关系,是两类人才共同发展的先决条件。

1.2专业设计人才发展困境

过去中国建筑学专业教育依托指标化的专业教育评估体系,采用规模化办学方式,能够通过标准化的设计专业技能训练,在短期内引导大量新办建筑院校有效提升专业办学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但也带来了人才能力素质同质化的问题。近年来,各建筑院校针对建筑学本科通识教育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也相继对主干设计课程改革和设计人才培养加以关注,然而人才基数大、技能单一仍是数十年来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的遗存问题。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放缓,大规模快速建设基本见顶,传统市场饱和、行业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加大,我国存在大量设有5年制建筑学专业而又没有通过专业评估的建筑院校,这为注册建筑师的国际互认埋下了隐患。还有,我国注册建筑师考试通过率低,职业建筑师人数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毕业生无论是否获得注册建筑师资格均可无证就业,导致建筑市场从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才难以崭露头角。

2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学人才的培养改革策略

2.1推动学科融合,更新课程内容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类专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关联程度较低,专业课程只包含土木建设大类的课程,只有公共课程中含有少量信息科技教育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提升信息科技教育的比重,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展交叉式教学,改造常规的专业课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一方面,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应加入相关的专业课程,采取模块组合方式融入原本的专业课程。例如,在建筑构造、建筑美术等基础专业课中,部分教学模块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相结合,吸纳信息科技的最新应用成果,组合为专业知识模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建立跨学科思维。此外,在整合建筑学专业知识时,学校可以将学科融合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在建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开辟独立的学科融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通过组织专题研讨课、跨学科课程等方式,将建筑类专业课程与知识体系整合,将探究学习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交叉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学校可利用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建筑类专业学生基于学科交叉视角设计创新创业方案,积极参与创业竞赛活动。待创业竞赛结束后,学生还可以将探究内容转化为专利成果,学校应单独给予此类成果奖励。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资金支持,激励学生不断改进项目计划,以创新视角看待建筑类专业的融合。

2.2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建筑类专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此专业出现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的问题,甚至出现闭门造车现象,与建筑行业的发展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刻适应工作岗位。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有所变化,除了必须掌握传统建筑类专业技能,学生还需要加强对建筑学专业知识的把握。因此,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必须寻找新的出路,采用产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在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校企合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业内龙头企业拥有完善的岗位结构,能提供足够的岗位实习机会,使学生走入一线了解行业实际状况。在挑选校企合作的对象时,除了要考虑建筑类企业,还要注重交叉结合,将目光投向建筑相关企业。以装配式建筑应用为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对口企业致力于制造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自动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同时应用了建筑类专业与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知识,校企合作若能发掘装配式建筑应用相关企业,就能显著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力。选好校企合作的企业后,学校根据企业特色设计产教融合体系,加入课程教学、岗位实习与职业大赛等内容,并在各环节中添加建筑学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技能大赛时,学校应将创新作为比赛的核心评价标准,为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例如,设置大赛主题时,学校根据热点话题选择“建筑大数据”“云建筑计算”“5G技术”等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行业对此类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融合建筑学专业的内容准备比赛内容。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建筑学人才发展困境与培养改革进行了重点研究。强调学校应以当前的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教育内涵,并完善自身课程体系,以此促使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形成清晰目标,并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瑾,陆新华.茶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福建茶叶,2020,42(6):253-254.

[2]高静,张佐忠,张玉,等.民族地区动物科学专业差异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20,41(10):92-96.

[3]刘兴元,沈禹颖.“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草业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8):160-162,178.

[4]木肖玉,钱祉祺,李芸焜,等.依托“一流”学科的高分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化学教育,2020,41(22):105-108.

[5]徐立群,许志刚,李庆,等.新工科视域下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7(2):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