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朱艳

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是人一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在此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把握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强化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把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使每个学生能够在掌握的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凸显班主任现代化的班级管理思路,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班主任是肩负着培养学生和教育学生职责的重要角色,不仅要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观念。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视程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相互的协调,使每个学生能够在德育学习中有丰富的启示以及收获,经过班主任的努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价值

德育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班主任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推动者。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德育素质。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其作用愈发重要。德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小学班主任在执行德育教育任务时,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道德素质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和价值观的塑造期,班主任应该在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始终把道德评判标准放在首位[1]。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应该扮演着良师益友的角色,关心和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成长发展,时刻为学生着想。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同时,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教育,体现人情味、人文关怀和人本精神。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和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及时发现和引导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帮助其健康成长。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班主任要注重自学和自我提高,不断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人物。通过班主任的引领和教育,学生的德育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得以保障。班主任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本精神,让德育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自律,指的是一个人在行为上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自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班主任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这包括,督促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休息、按时作业等等。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律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自律决心[2]

其次,在课堂教育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提醒学生不能随意玩手机,鼓励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督促学生按时交作业等等。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比如,对于容易分心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块学习的方式,让他们逐渐养成专注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时间观念不强的学生,可以采取时间管理的方式,让他们逐渐养成严格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最后,班主任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比如,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让他们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从而更加自觉地养成好习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律心;通过班级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一种集体的自律,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小组活动中,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分享知识和经验,培养彼此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3]

其次,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一些任务,例如进行小组讲解、小组作业等。通过这些任务,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且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和智慧。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让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制定规定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更好地沟通和协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其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最后,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更好地完成合作任务。

(三)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明辨是非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避免被误导、被欺骗、被误解。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缺乏正确的明辨是非意识,往往被流言、假消息所蒙蔽,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意识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学生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事实真相、对错善恶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讲述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发现别人丢了钱包,应该如何处理,或者如何区别广告和虚假宣传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能力,并且还能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见识。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来培养他们的明辨是非意识。在阅读中,学生需要去思考文章的主旨、信息的可靠性等等,以此来对文章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通过自主阅读、读书分享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和思考能力,并且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项目,来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意识。例如,参加一些环保、慈善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的真实情况,学习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为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较为突出,因此教师要按照实际教育情况为学生组织好多样化德育教育活动,通过无形的渗透以及引导,使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思想认知,逐渐地消除学生在德育知识学习方面所产生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当前的学习动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各个德育管理活动的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亚.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刍议[J].华夏教师,2022(20):33-35.

[2]刘小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J].家长,2022(20):31-32+167.

[3]周岩.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