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门诊导诊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心理护理在门诊导诊中的重要性

孙秀红

大庆市第二医院  16346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门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电脑随机法将2023年1月-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均分为A(n=200)、B(n=20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B组较A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挂号错误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稳定其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降低挂号错误发生概率,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备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门诊导诊;心理状态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outpatient consultation. Methods By computer randomized method, th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February in 2023 were pided into A (n=200), B (n=200)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mpare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group B had lower psychological status score and incidence of registration error, an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outpatients can not only help to stabiliz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but als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registration errors, and improve patient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has popularization value.

【 Key words 】 psychological nursing; Outpatient consultation; Mental state

门诊是一家医院的对外窗口,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服务,它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人文关怀。然而现在,许多医院中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患者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疾病属于哪个治疗部门而挂号,患者对自助微信公众平台不熟悉,不会操作自助挂号终端,不清楚挂号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患者等待看病的时间很长【1-2】。在进行多个检测项目的时候,患者不能对每个检测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因此会出现重复排队、流程混乱的现象,这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为解决该问题,医院开展了分级引诊的介入式服务,可使医疗资源得到集中,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此次将心理护理应用到门诊导诊中,并就效果展开观察,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电脑随机法将2023年1月-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均分为A(n=200)、B(n=200)两组。其中A组男116例(%),女84例(%);年龄19-76岁,均值(45.73±5.22)岁;受教育年限0-21年,均值(14.73±3.56)年。B组男112例(%),女88例(%);年龄19-73岁,均值(45.20±5.30)岁;受教育年限0-20年,均值(14.88±3.59)年。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19岁;(2)沟通良好;(3)意识状态良好。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2)无法配合完成相关问卷调查;(3)不知情且不同意参与研究。

1.2 护理方法

给予A组常规门诊护理服务,患者就诊后由导诊护士引导患者挂号、候诊。B组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1)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如保证衣着清洁整齐、仪表端庄、热情礼貌等。(2)保持就诊环境的清洁,给患者创造一种舒心、安全的就诊氛围;(3)主动咨询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处理患者提出的疑问、协助患者放置好随身携带的东西、引导就位护理等;(4)心理护理,患者若存在焦躁、紧张不安等情绪,应向利用鼓励性话语进行安抚患者,同时说明治疗医生的临床经验,给予关怀与安慰以增加患者认可。

1.3 指标观察

观察、统计并对比以下指标:(1)SAS、SDS量表评估心理状态 ,≥50分为具有焦虑/抑郁表现,且分数越高表现越严重;(2)挂号错误发生率;(3)自制调查量表评估护理满意度,0-5分,满意(4-5分得分率)+基本满意(2-3分得分率)=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心理状态评分,干预前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干预后B组评分均少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组

200

49.34±6.79

35.74±5.69

40.21±5.87

30.84±5.97

B组

200

49.71±6.68

28.12±4.27

40.32±5.34

21.38±5.91

t

-

0.549

15.148

0.196

15.925

P

-

0.583

0.000

0.844

0.000

2.2 挂号错误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B组高于A组,挂号错误发生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挂号错误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

挂号错误发生率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A组

200

84(42.00)

78(39.00)

38(19.00)

162(81.00)

9(4.50)

B组

200

107(53.50)

82(41.00)

11(5.50)

189(94.50)

0(0.00)

x2

-

-

-

-

16.945

9.207

P

-

-

-

-

0.000

0.002

3 讨论

在医疗模式从“生物医学”到“一元一方”的社会医学模式的变革下,护理体系也从以往的“以病为本”的功能性护理,变成了以“患者为本”为本的“整体护理”,将患者视为一个与身体、精神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工作的任务就是给予患者提供支持,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提升患者自我照护的水平,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3】。单纯的医院护理,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只注重生理照护,忽视心理照护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上要有一种主动性,用自己的知识、经历来观察、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需求,使患者的生理照护与心理照护融为一体,使门诊导诊工作更加完美【4-5】。

而本次研究将心理护理应用到门诊患者中,结果发现在其干预下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挂号错误发生率较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结果表明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更有利于提升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认可程度。但是,对其进行分析的理由是,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可以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理性地对待疾病,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地开展各项的诊治工作,用一种正面的情感来对待疾病,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诊治依从性。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门诊导诊工作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与意义,值得进一步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俞娅琳.探究心理护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1,16(02):15-16,28.

[2]陈小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门诊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系统医学,2019,4(23):184-186.

[3]李艳.心理护理干预在消化内科门诊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49,52.

[4]邢燕.心理护理在门诊导诊接待工作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07):61-62.

[5]许丽蔚.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导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1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