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浅谈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刘洋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实验小学 吉林省松原市 1315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需要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水平,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全面地进行教学研究,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增强音乐能力。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总结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开展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以供教育人士参阅指正,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教育

前言:在许多家长眼中,学好文化课才是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根本。这一认识是片面的,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才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的学生创新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现阶段,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课堂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此,本文对小学音乐素质教育进行了阐释,仅供参考。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学习音乐的起点,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实现好的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带来很大的帮助。音乐教学不像其他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和练习,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性,制定出高效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但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小学音乐素质教育路径

2.1设置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通常活泼好动,因此在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而要打造适合学生的多元化教学体系。教师可以设置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品尝到学习音乐知识的快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活跃的课堂气氛,并由教师引导,共同演唱学生喜欢的音乐,才能让学生释放天性,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到音乐知识。比如:针对音乐节奏的讲解,教师先选择舒缓的音乐节奏,然后让学生模拟小动物走路,每位学生听到不同的舒缓音乐,都会在心中暗想一种小动物;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指定的小动物,比如:让学生模仿北极熊,小学生会有模有这样的一步一顿地行走,边走还会边做出比较魁梧的姿态。小学生还会在活跃的气氛中模仿小兔子一蹦一跳的过程,更好地掌握音乐节拍,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更加活跃。有的小学生也会模仿小鸟在飞翔,因为某些音乐节奏中含有飞啊飞的歌词,所以学生会在歌词的引导下张开双手,模仿翅膀飞翔的动作。虽然有些音乐游戏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学生也都会主动地参与,更积极地融入其中,展现自我,从而对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

2.2运用乐器,提升学生的音准

小学生单独完成音乐的学习和模仿演唱,有时可能无法掌握标准的音高和音准,因此经常出现唱不好的情况,从而造成合唱时音律失准。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利用不同的乐器,对学生难以掌握的节奏进行启发,学生在乐器的引导下会逐步知晓不同音节变化的方式,然后通过模仿,学习相应的音准和音高,提高对音乐旋律的把控能力。比如:教师让学生进行送别歌曲的合唱,由于这首歌曲节奏相对简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口琴、竖琴等乐器,将其旋律进行模拟,在学生根据旋律能够准确掌握不同音准、音高之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精准合唱。学生在合唱成功以后,会提高对音乐的学习自信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不同乐器的伴奏对音乐的节奏进一步掌握,加深对音准、音程和音高的理解和感悟。还有,教师可以利用钢琴作为伴奏乐器,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合唱,让学生在未来学习中都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演唱,消除逃避心理。

2.3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音乐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作出积极的引导和辅助。音乐作为一门比较注重礼仪和道德情感的艺术课程,小学生要想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知识,就要在小学夯实基础,并接受崇高的道德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品质,懂得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融入个人情感,由音乐的旋律慢慢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波动,使自身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只有小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更高,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深度了解音乐的背景,从而逐步掌握音乐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提高鉴赏水平。

比如:教师让学生聆听《好朋友》这首歌曲,小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模拟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手牵手玩耍的情境,在对音乐的旋律感到非常愉快,身心放松的同时,对朋友产生更浓厚的关心和爱护情感。教师及时进行音乐情境的引导,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感受有朋友的快乐,并且为朋友送上祝福。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会形成更加积极的情感结构,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完成对音乐知识的思考,进而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尊老爱幼的同时获得优秀的道德品质。

2.4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及“以自主学习为宗旨”,要把他们作为课堂的主体,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教学工作展开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方法,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进行教学活动,不断地去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对于提升课堂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有

着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教师可以依据本节课所要讲求的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前提前准备好要用到的乐器,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中进行乐器演奏。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介绍这些乐器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在理解这些背景的基础上更好的去学习。而且,教师还可以在他们进行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音乐天赋,发现学生的个人特长,进而确定音乐教学的方向。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不同,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要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深入研究教育大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中低年级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在备课时,教师要尽量设计出符合他们特点的方案进行教学。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音乐教人的目的,还要实现通过教人更好地去让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

结束语:

概而言之,素质教育与亿万家庭的幸福均有直接的关联。子女在很多父母心中均是整个家庭的重心,尤其是现如今许多家庭均为独生子女,其身上背负着众多家庭成员的希望。只有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才可以使其成为拥有健全人格,且身心健康、学有所长之人。面对上述社会现象,学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必然包括小学的音乐教育。由于素质教育下艺术教学的主要来源即为音乐教学,因此各学校、教师均应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理念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视音乐教学的课后效果与课堂质量,同时充分参考教学教材以及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与策略,为其营造并建立良好的“生本理念”教学环境,同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不断的培养其音乐方面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其能够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姚宣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01(07):137-138.

[2]陈可可,高菲.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2018(16):195.

[3]马艳苗.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探析[J].艺术大观,2020(16):101-102.

[4]蔡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探析[J].通俗歌曲,2015(05):123.

[5]熊琳.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分析[J].好日子,2020(9):1.

[6]黄佳佳.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初探[J].赢未来,2018(20):1.

[7]姚亚琼.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策略探讨[J].赢未来,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