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跟踪系统运营下的感染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医疗废物跟踪系统运营下的感染管理

杨利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2

摘要目的:规范医疗废物跟踪系统运营下收集人员的工作行为,防止医疗废物泄漏、职业伤害等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感染管理部协同后勤部管理人员跟随医疗废物收集人员的整个工作流程21天,重点巡查手卫生、职业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发现存在问题,随时指导,制定工作流程,加强培训,对培训前后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疗废物跟踪系统运营下收集人员培训后不规范行为明显降低,P值均<0.05,对比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生相关院感事件。结论:现场督察,跟踪管理,强化培训是医疗废物跟踪系统运营下的防止医疗废物泄漏、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医疗废物跟踪系统;收集人员;跟踪管理;培训;感染管理

前言:医疗废物安全管理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它不但能够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二次感染,而且能够防止疾病转播、保护环境。医院医疗废弃物跟踪系统为医院集束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废物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医疗废物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平台通过对医废的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从而有效规范了医废内部管理流程、电子台账,实现了医废的可追溯。我院医疗废物跟踪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工勤人员在收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为此,我们会同后勤部管理人员,实地查看,参与信息系统下收集的全过程,对他们进行安全性培训与指导,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工勤人员安全。

1临床资料

1.1我院使用南京博纳睿通软件研发的医疗废物追溯系统,采取专用车至科室称重。收集流程为运输人员携转运车从暂存点出发,到达科室扫码获取科室信息,收集点收集封口,标签贴码,现场称重,数据上传,科室人员与收集人员交接确认签字,全部收集完后运输到暂存点集中扫码,核对医废重量和数量,再进行箱袋关联扫描运输桶,暂存点确认数据,转运公司收集时,打印清单,扫描箱二维码,地磅称重,双方签字确认,发运出库。

1.2收集人员4名,均为男性,年龄60-70岁3人,70-75岁1人,学历均为初中。工龄≤5年3人,工龄>5年1人。

2方法

2.1感染管理部会同后勤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收集全过程,跟班检查21天,具体检查手卫生、职业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然后进行培训与考核,再次复查,每项前后各检查50人次,对不规范情况进行前后对比。

2.2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P<0.05,对比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跟踪管理及培训前后手卫生情况、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情况对比P值<0.01;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前后对比P值<0.05。见表1。

表1跟踪管理及培训前后不规范情况对比

项目

手卫生

职业防护

消毒隔离

医疗废物管理

培训前

30例

18例

10例

20例

培训后

8例

9例

3例

3例

X值

20.54

4.019

4.332

16.32

P值

﹤0.01

﹤0.05

﹤0.05

﹤0.01

4讨论

4.1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包括消毒隔离制度、职业防护制度、手卫生、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应急预案、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等。

4.2强化收集人员的培训因转运医疗废物人员年龄偏大,学历低,院感知识及电脑知识缺乏,为此我们采取手把手、图表、PPT等多种形式,使他们迅速掌握新模式下的医废收集方法。

4.3跟班模式更利于管理与发现问题在新型的收集系统运营下,收集人员容易出现手忙脚乱,引发不规范行为,通过联合跟班巡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纠正其行为。根据21天法则人的行为暗示,经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通过对收集人员的21天的跟班,不规范行为明显降低,要形成稳定的习惯还需不断督查与考核。

4.4手卫生时机的掌握非常重要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跟班发现,收集人员操作时需戴防刺手套,而戴手套不能点击电脑屏幕,穿脱手套之间易忽视手卫生,为此我们在车上添加手消液,随时进行手卫生。

4.5医疗废物防渗漏是医疗废物运输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跟班发现收集人员在对医疗废物进行扎带前未检查废物袋的完整性,部分包装袋有破损现象,另外个别工作人员操作时力度过大,包装袋易损坏,存在隐患。为此,我们要求收集人员在操作时轻拿轻放,满3/4时及时封口,对于医疗废物产生多的科室增加收集频次,如包装袋袋损坏及时加袋保护,防止渗漏等意外情况出现。

4.6加强标准预防,配备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保障其安全巡查期间发生1例针刺伤,根据信息上报及现场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将损伤性废物混入感染性废物袋内导致收集人员在戴手套的情况下发生暴露,暴露源无法查找,安全隐患大。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疗废物分类,经常检查及时更换耐刺手套。

4.7注意收集箱的清洁与功能性检查发现收集箱外表面较脏,据了解此箱为处置公司处理后再运输到各级医院,是否规范处理不得而知。检查还发现收集箱有损坏不能关紧,容易导致泄漏等事故发生。建议管理者加强与处置公司的联系,收集箱在发放前也应检查其清洁度与功能有效性。

4.8规范扫描操作流程,保证数据正确若人员操作不规范,则难以追溯责任人,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更难以追溯源头。医废二次称重超过5%系统多次产生报警。查找原因发现由于收集人员到达暂存点箱袋扫码关联时,同时使用三个收集桶与收集袋关联,扫码后扔错箱导致。目前我们规定箱袋关联只能使用一个空收集箱,箱满后才能进入下一空箱关联,规范收集人员扫描行为后未再出现报警现象。

4.9医疗废物跟踪系统的收集管理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收集的医疗废物袋存在二次取出放入的情况,费时费力,同时还易导致医疗废物袋的破损,产生泄漏危险。建议将收集空箱直接放于医疗废物运输车上,箱袋直接关联,直接称重入库。希望医疗废物跟踪系统的公司考虑改进车型,完善信息系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废物安全管理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它不但能够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二次感染,而且能够防止疾病转播、保护环境。医疗废物在未能够全面管理的情况下,流入到自然环境或者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安全。为此,医院全面落实好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工作,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对医院做好预防感染工作,能够避免影响患者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废物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医疗废物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平台通过对医废的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从而有效规范了医废内部管理流程、电子台账,实现了医废的可追溯,全面确保了医疗废物安全及工勤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梁杏玲,黄建华,许燕卿,等.PDCA循环法在医疗废物减量化分类收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169-172

[2]马婷婷,赵慧宏,陶华旸.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电子信息化跟踪系统研究[J].甘肃科技,2017,33(15):21-22,56

[3]邢通.完善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J].法制搏览,2019,15:1-3,10.

[4]张冰,茅一萍,刘秉诚,等.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监测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8.2(2):64-65

[5]周勤,俞明,封佳莉.医疗废物处置智能化管理的便捷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0):196-197.

[6]张冰,茅一萍,刘秉诚,等.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监测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8.2(2):64-65

[7]周勤,俞明,封佳莉.医疗废物处置智能化管理的便捷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0):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