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急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精神科急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董禄超

大理州民政精神病医院,671000

摘要:精神病作为一种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患者认知、动作、情感以及行为等心理活动异常的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等带来严重影响,且在其病态心理下,还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自残以及攻击他人等行为,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精神病患者治疗期间通常需要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安全及治疗效果等,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在患者护理干预中,临床越来越注重对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及社会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精神科;急诊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引言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形成完备的精神病鉴定制度,导致启动程序主体公权力色彩、鉴定意见标准不一、证明责任归属不明等问题,致使司法实务操作中各行其是,加重了众人对精神病鉴定的忧虑。国家有必要重新检视刑事诉讼中精神病鉴定程序和精神病证明等相关内容,提出改善精神病证明模式,以保障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合法正当权利。

1老年精神急诊获益感的概念

获益感又称为益处发现,是指在经历压力或创伤事件后的个体感受到的个人、社会、心理和精神上的益处,是一种认知和行为的应对过程和认知策略。照顾者获益感是指照顾者经历压力或创伤事件过程中发现的意义或益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对照顾者而言是一种积极成长。将照顾者获益定义为照顾者为亲人提供照顾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到的收获与益处,最终能够认同照顾者的角色并能身心健康的成长。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发现的益处能更好地帮助病人理解照护意义,减少其在照顾病人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增加病人的积极照护体验。

2老年精神急诊拥有获益感的重要性

老年痴呆病人因病程长、对照顾者的依赖程度高等疾病特点,其照顾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持续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可能成为照顾者的慢性压力源,使照顾者的身体和情感面临更大的不利风险。但照顾者在照顾病人过程中,如能感知到照顾行为带来的积极感受,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调适,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照顾质量。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认为,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能够得到积极的正性体验。进行质性研究认为,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能够感受到病人对自己的需要和带来满足感。陈蔚臣等在长期护理机构老年痴呆照顾者的积极感受与虐待倾向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在照顾过程中照顾者的积极感受是照顾者产生虐待倾向的保护因素,照顾者的积极感受越多,感受的照顾负担越小,能够积极地应对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更加积极的应对疾病压力,培养自我价值感与成就感,不仅有助于照顾者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高病人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3精神病证明模式存在问题及其完善

当事人方在拥有司法精神病鉴定程序启动权的情况下,需要达到什么程度的证明标准来达到启动程序的目的。这些都是精神病证明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3.1我国证明责任配置存在问题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精神病的证明责任分配模式,故当事人也就没有必要精神病承担证明责任。当事人方要启动司法鉴定程序,需要向司法机关申请,由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机关来启动程序。在理论上应该是由控诉方承担,被告人是无须就精神病事实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在实务中,当事人却需要提供一定的证明材料来证明自己有精神病的事实,理论与实务操作存在大相径庭的情况。

3.2西方两大法系证明责任分配

关于精神病有两种不同的证明模式:职权式精神病审查模式与对抗式精神病辩护模式。大陆法系为职权式精神病审查模式,当事人方并不享有直接启动司法鉴定的权利,只是可以在刑事诉讼开展的过程中提出抗辩,由控诉方来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英美法系则是对抗式精神病辩护模式,被告人提出免除刑事责任,就需要承担存在精神病事实的证明责任。

3.3西方证明责任模式的借鉴

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是大陆法系的职权式审查模式与英美法系的对抗式辩护模式并存。职权式模式的特点体现在司法鉴定程序中,由职权机关垄断了程序启动权,控方承担了是否存在精神病的证明责任。对抗式的特点体现在根据刑诉法的相关法条,当事人只具备申请补充以及要求重新进行司法鉴定的权利,并没有初次启动司法鉴定程序的权利。当事人向司法机关申请启动鉴定程序,对于精神病事实的疑点形成责任也还是需要被告人承担。这种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互相交叉所导致的问题就是精神病辩护多有诟病。

3.4我国证明责任的重新分配

我国将职权式职权式审查模式与对抗式辩护模式交叉的证明模式,最大的弊病就是在于没有区分证明责任的层次性。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吸收各自模式的优点。第一阶段由当事人承担证据提出责任。此时,当事人方可以启动司法鉴定程序。这与如今向司法机关申请启动不同,解决了初次启动鉴定程序的问题。当事人方如果提出了精神病抗辩,按照主张者举证的原则,由当事人方承担提供一定数量的材料或线索,来证明当事人确有存在精神失常的嫌疑,由此来引发后续诉讼过程的证据责任。这样做是比较合理的,并且与无罪推定的原则也不冲突。

4老年痴呆照顾者获益感的干预措施

正念认知疗法被认为是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波,基于正念减压而开发,其目的是不带任何评判性的体验提高参与者在当前时刻的自我意识,改善参与者心理健康。Kor等选取113名痴呆病人家庭照护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为干预组提供改良的正念认知疗法(,内容包括正念冥想、身体扫描、正念饮食以及同伴分享;对照组家庭照顾者接受常规家庭护理和简短的痴呆护理教育。结果显示,干预组家庭照顾者的压力、抑郁、焦虑情况较干预前有很大改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两组分别接受7次2.5h的面对面小组培训课程,共持续时间16周,由1名认证的认知治疗师、1名精神健康科护士和1名超过10年经验的正念教师提供干预。改良的MBCT组更多地关注于处理低落的情绪和消极的想循证护理法,以帮助照顾者获得识别情绪症状的经验并熟练做出反应,改良的MBSR组采用心理教育帮助照顾者理解他们对压力的习惯性反应,并宣教他们如何采用正念的技能对压力做出无评判的反应。结果发现,改良MBCT组在减轻压力方面更有效,更适合痴呆病人照顾者。有纳入7项关于正念认知疗法减轻痴呆病人照顾者压力的研究表示:正念认知疗法对于痴呆病人照顾者是一种潜在的有效干预措施,能够减轻照顾者的压力,改善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正念认知疗法是一种通过正念干预提高家庭照顾者能力的方法,能够减轻家庭照顾者的压力,促进痴呆病人照顾者的获益感,增加对痴呆病人照顾的接受度,以积极态度保持对痴呆病人的日常护理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目前正念认知疗法对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影响的研究仅限于国外,未来可在国内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积极探索正念认知疗法对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的积极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病患者群体,在其临床护理中,通过对其开展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干预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更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攻击性行为,提高其临床护理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宋兴伟,任朝晖.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4):724-726,733.

[2]柳婷.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用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6):832-834.

[3]王静,姚彩霞.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9,43(4):664-666.

[4]杨建科,苗娟.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心理活动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0):2880-2881.

[5]冯志颖.精神疾病诊疗常规[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