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及管理策略研究

刘利霞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011500 

摘要:衡量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潜力的指标除盈利率外,还包括增值率、资产保值等,盈利可以通过生产力发展和成本来管控,保值率提升需要通过企业的投资活动来实现,项目投资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主要表现为经济损失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模较大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都在持续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但受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等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国际形势很不乐观,即使是国内市场,宏观经济转型、信息技术进步等因素也使得传统企业面临转型的挑战。所以,企业要想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分析投资风险,做好投资风险预测及防范,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策略;评价机制;风险预警

引言

对外投资是一种经济行为,隶属于经济范畴,主要目的是为了特定的经济利益,并与投资风险成正比获取预期收益,是企业有效配置资源的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亦在不断扩大,并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处于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中,如何才能有效抵御对外投资风险,确保投资活动的正常稳步运作,是企业不断研究的焦点问题。这就需要我国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预测和抵抗能力,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并通过降低或规避风险来确保投资项目的安全和收益,促进其自身的稳定发展。

1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要面临、制约其投资价值的最主要原因,会导致企业对投资收益产生预期偏差。企业投资风险一般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都会影响到公司的效益,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运营情况。对外投资经营风险大多受市场经济风险的影响,与公司经营风险无直接关联,但内部投资经营风险很大,是由部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不确定性原因造成的,都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投资效果,减少公司投资收益,进而危害到公司利益。这就要求公司做好投资经营风险分析,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实现风险管控,将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2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欠缺创新性投资决策,决策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精神对于管理一家科技企业发展来说同样重要,不仅从管理模式上需要创新,经营发展模式上也需要进行创新,而且企业在战略投资等决策管理机制方式上更需要创新。因为企业只有持续创新发展,才能保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继续挖掘出各种新技术,提升竞争力。但由于现阶段许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在投资经营及管理模式上仍缺乏持续创新经营意识,特别是在投入决策上,创新意识更为缺失。导致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投资者在寻求投资回报时,往往仍只是选择模仿一些大型股份制企业的传统投资运作方式,并未能够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推进自身产品技术应用创新,也就无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2投资过程风险管理不到位,监控预警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实施对外投资业务过程中,时有出现“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投资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安全性。第一,在制度保障上,某些企业在开发投资项目时,缺少科学完善的投资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制度,在没有体系和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很容易在面对投资项目时,目标定位不清、风险把握不足;第二,在流程管理上,有些企业在项目投资前,针对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等工作开展不够充分和到位,对于项目盈利能力、回收期限、增值水平等预测和判断缺乏科学性,没有妥善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投资的时机和规模,对于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识别不足,造成了盲目投资的行为;有相当部分企业只重视前期投资工作,而忽视了中后期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在项目退出问题上,时常出现退出渠道不完善、退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这将导致项目退出失败或最终所获收益远不及预期。

2.3投资后评价体系不完善

企业的投资项目一般周期较长,甚至有些实业投资项目会延续几十年,所以在投资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其内外部环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造成项目运营成果与早期可行性分析报告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造成较大数额的亏损,加之有些企业投资后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未及时对投资项目财务指标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的预测指标进行对比,并分析实际完成情况与预期指标之间的差距,导致企业各部门不了解投资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也没有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投资管理部门已制定了企业投资项目评价制度,要求企业从制度层面出发,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投资项目的实际运营数据,但很多企业受种种因素的限制,尚未建立投资项目投资后的评价体系,只有在投资项目发生较大金额的亏损后才组织企业力量应对,这样制定的处置措施必然导致企业陷入被动,导致投资项目不能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并影响企业后续的投资运营,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管理策略研究

3.1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审慎投资

多元化经营不是简单的并购,它需要技术的支持、人才的储备、管理水平的完善。多元化经营本身存在着风险,一旦投资的规模过大、难以整合,就可能导致企业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破产。因此,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自身是否有进行多元化投资的实力,三思而后行。进行审慎调查非常重要。

3.2优化信息管理反馈系统,提高交流沟通效率

企业要重视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对信息传递途径、企业环境及制度法规的全面分析,建设信息交流沟通分享平台,使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快速、准确、及时地获取各类最新信息和资讯,并依靠对信息的有效分类和深入分析,促使经营及投资各个环节和阶段的决策更为科学合理,实施更为有效到位。同时,借助平台实现各层级之间横纵向沟通交流与反馈的及时、全面、良好和畅通,提高内外部信息的流转和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为对外投资和风险管理服务的目的。此外,依托平台的宣贯,还可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深入企业全体员工,使风险管理落实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共同建设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文化,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3.3完善对外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风险监控预警能力

为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促进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应改变“重投资、轻管理”的思想观念,积极构建投资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针对性地制定系统完善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和标准,并根据企业投资实际情况适时对风险管控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实现投资风险管理的网络化和系统化,如可制定《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和《对外投资后评价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不断优化事前、事中、事后投资管理流程,实现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项目投资开始之前,企业需要根据既定投资战略计划和发展方向,组织投资专业人员对拟投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探索其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同时对项目可能出现的经营、市场、财务、法律、政策等各方面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独立客观地评估,并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以最大化获取投资经济效益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为目的和原则,针对性地制定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

结语

总而言之,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容之一,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当前多数企业对于投资项目的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并且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也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所以,企业要充分认识投资项目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提高投资风险防控意识,深入调研分析,并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加强投资风险预警与防范,构建完善的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企业投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吴冬萍.公司章程视域下国有企业防范投资风险的方向与路径选择[J].化工管理,2022(16):16-19.

[2]卢晨曦.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