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融合心理学教育的干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2

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融合心理学教育的干预路径

张慧秀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028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日增加。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管理机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制定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业与求职过程中减轻焦虑情绪,增强人际关系沟通的有效方式,培养健全人格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模式,为社会及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有助于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与完善自我控制情绪的管理意识,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路径措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融合发展

前言

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技术培训领域中,融入思政、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教育模式。努力学生树立道德的体现,将思政教育升华为“情感共鸣”的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知正确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1]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存在的问题

融合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深入分析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明一些高校对整体融合教育重视不够,尚未通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综合教育。尽管一些大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进“心理健康”与“大思政”的协同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整合程度相对较低。例如,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一些教师不重视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整体意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来解决大学生心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和德育从业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高等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工作主要由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教学两部分组成,通过帮助所有高年级学生获得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自助技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然而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担任的,缺乏心理学专业教师的技术能力,没有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措施,学校大多数心理学顾问或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心理学培训活动,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教育影响。

融合教育方法有待优化

高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缺乏深入研究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者融合教育的有效性。一些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重视实施以生活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不够紧密。一些教师不重视“阅读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导致在大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缺乏对职业道德、思想观念、认知能力等的渗透意识。

二、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融合心理学教育的干预路径

思政教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

针对思政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没有系统了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咨询和谈话技能和方法,如系统脱敏、空椅子谈话、移情方法等。提升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使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思政教育融合的教育功能。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集中心理学培训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和讨论,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教学能力水平。同时,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心理健康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隐性教育作用。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构建乐观自信的健全人格魅力,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积极打造融合教育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打造融合教育发展的有效载体,从而推动了两者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为了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的沟通载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2]。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道德素质具有很强的指导教育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回报社会,构建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基础。

多元化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合力形势

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在掌握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后,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融合管理工作体系

[3]。同时,心理健康教师应掌握学生基本的思政教育工作目标和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始终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当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心理品质。与此同时,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思政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工作,引进专业化技术的心理健康导师、思政教师及辅导员,采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还可以采用讲座或报告的形式,开展形式多彩的座谈报告和心理学知识讲座等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采用宣传报、宣传月、宣传周等方式,开展心理学教学的宣传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想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综合素养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的心理学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融入到心理教育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深思熟虑的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在心理教学课程中掌握专业技能的心理综合素养,以大国工匠的奉献精神,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水平,以及干预管理措施的保障体系。为学生构建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构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的思维以及创造的能力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构建科学有效的“三全育人”教育管理机制入手,大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措施,通过提高整体融合教育的模式效果,促进融合教育思想理念得到全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采取各种措施和制度,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深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得到身心健康的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曼.“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1:6.

[2]徐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8):83-84.

[3]姬慧.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