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维护维修及管理研究

陈俊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重庆江津 402260

摘要:科技进步,带动各个行业稳定发展,其中也包含了医疗行业。在医院,通常会使用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先进性和技术水平直接代表该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是衡量医院现代化发展的核心标志。在医院中,通过对在用医疗设备定期维护维修和管理,能够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对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有着现实性意义。基于此,本文就从在用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维护维修要点,提出了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管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出现,医院中医疗设备数量和种类增加,大部分疾病治疗和诊断需要在先进医疗设备配合下完成。医疗设备在医院医疗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投入量逐渐升高,但是随着设备使用频率的加大,发生故障问题的概率变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将会给医疗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医院经济收入水平下降,甚至会发生误诊的状况,引发医疗矛盾。通过定期对医院在用医疗设备运行过程的检查,不定期开展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医疗设备稳定运行。

一、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维护维修要点

(一)防静电

现阶段,医院中各个医疗设备主要采取的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如果受到静电冲击因素影响,容易造成设备损坏,所以做好防静电处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中,常见的预防对策为:严禁设备接地不良摩擦,使得设备出现静电升高的状况,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贵重设备需要安装防静电设备,加强防静电处理;在设备维修维护中,要求相关人员佩戴防静电手套。

(二)防潮湿

如果医疗设备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下运行,在连接电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烧坏的风险,这是因为设备潮湿导致短路。基于此,尽可能将设备安装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如果室内环境湿度比较大,可以使用除湿器,或者利用空气调节设备将空气中多余水分进行处理,定期对设备通电加热处理,防止在潮湿环境下,潮湿气体在设备内部凝结。除此之外,长期防止的设备在重新使用之前,需要做好低电压加热处理工作,将设备内部潮湿空气处理干净,让设备恢复到正常绝缘强度,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吹风烘干[1]

(三)防灰尘

    医疗设备表面附着大量灰尘以后,可能会吸附大量的水分以及有害腐蚀气体,使得设备内部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状况,设备散热性能随之下降,这是因为绝缘强度降低而引发的短路问题,所以需要定期对设备存放现场环境进行清扫,定期清理设备表面的灰尘,尤其是一些设备中高压电路位置,定期清理,更换空气滤芯。如果是一些高精度的医疗设备,应对其进行整体防尘,保证门窗密封性,进入机房要求相关人员戴防护服,保证空气干净。

二、医院在用医疗设备管理对策

(一)完善医院在用医疗设备保养和检查制度

    在对医院在用医疗设备保养和管理中,应加强保养管理制度建设,涉及的工作内容有日常保养、常规保养以及重点保养等。对于日常保养来说,也就是由设备使用者对设备和环境定期清理,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常规保养也就是由设备维护人员定期对医疗设备内部整体清洁;重点保养则是预防性维修,在专业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一同配合下,重点检查设备中的主体部件,查看是否存在故障问题,如果部件存在严重的老化或者磨损问题,可以及时更换。如果设备精度下降无法满足医疗工作要求,可能会给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加强对设备运行安全性检查,大部分设备因为需要和患者直接接触,如果发生漏电等问题,将会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引发火灾。所以,设备使用者和维修人员需要充分交流与合作,定期做好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维修管理效率[2]

(二)加强设备维修登记机制建设

   完善设备维修登记机制是在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维修登记一般包含维修记录、检查保养记录、技术档案等,维修记录中包括各个设备故障问题产生原因和部件使用情况;检查保养记录则重点记录设备使用周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案等;技术档案则包含维修手册、电路图等。

(三)建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维护保养档案

     我国大部分医院为综合型医院,各个科室在使用相同医疗设备过程中,因为科室对设备功能要求各不相同,产生的故障问题也会有所差别,维修处理的重点有所不同。所以,设备维修工作人员需要以科室为重点,建立大型医疗设备技术档案,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数据记录重点包括在用医疗设备安装验收信息、设备使用说明、出厂合格证、维修与保养记录等。通过对在用医疗设备建立维修保养档案,实施在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式,给后续在用医疗设备维修养护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依据,便于维修工作人员了解设备实际情况,及时找到设备运行中潜在的故障问题并处理,给在用医疗设备报废和更新提供数据参考。

(四)优化新型的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领导责任体系。在用医疗设备作为医院资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医疗设备总值超过几千万甚至几亿,所以加强医疗维修部门管理,充分挖掘技术人员工作价值,提高在用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水平,节约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职责在于组织安排和督促各部门认真落实在用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制定在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加强设备维修工作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审核维修开支方案。其次,完善人员准入体系。对于在用医疗设备来说,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负责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通过完善维修人员准入体系,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再教育,在培训考核通过以后,才能将其安排到设备检修与维护管理工作中,有效提高设备检修维护水平

[3]。最后,完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如果是大中型医疗设备,在管理体系上应包含维修部门组织管理、单位领导责任与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备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等。并且建立医疗设备维修收费机制,通过经济杠杆,迫使各个科室适当控制成本,提高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引进各种医疗设备,能够给患者提供高效且专业的诊断方案,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有着现实性意义。所以,医院应定期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及时排查设备运行中的故障问题,通过维修、维护与管理,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家国.县级医院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和维护维修结合与应用的实践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2(13):70-72.

[2]张增涛,赵存存.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与维护保养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10):17-19.

[3]王国利.探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0):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