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效果

杨华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依据不同干预方式划分成观察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的方式);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conners行为量表、心理情绪状态等。结果:观察组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通过采用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模式,将有效改善他们的精神障碍情况,降低异常行为发生率,适合推广。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障碍;社区;心理护理;行为指导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一般表现为情绪、多动、抽动障碍,以及精神发育迟滞、注意力缺陷等症状,是一种青少年特发的精神障碍,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极大影响。如若不实施及时性的控制,将造成儿童人格障碍,迁延到成年,甚至可能会发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1]。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指导和心理护理,基于此把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的方式用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共100例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依据不同干预方式划分成观察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的方式)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11~17)岁,平均(14.38±2.02)岁;观察组年龄(11~17)岁,平均(14.44±2.06)岁,男性32例,女性18例。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 P>0.05。排除标准: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病;合并其他炎症、恶性肿瘤;伴随精神症状;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治疗;临床资料不全者。纳入标准:充分履行知情权;无其他疾病对本研究产生干扰;符合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实施用药指导、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日常基础护理、健康和用药指导等内容。

1.2.2观察组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更好的了解患者内心变化,尽可能消除各种不良刺激,对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进行深入、全面化的分析。同时要理解患者的病态精神行为,耐心的倾听他们内心想法和感受,多给予一些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指导患者家属一起参与到心理护理的过程中,为他们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多和患者沟通,不受外界太多的刺激,基于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给予强有力的家庭支持。(2)行为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实施自我正确调试。要多给予患者一些安慰,耐心劝导,以便帮助患者结合自身实际形成正确的的自我管理意识,面对客观的事实,调节患者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还要结合患者的喜好,评价他们极易出错的行为,并加以指导。同时,应该让患者家属主动给予关心,通过礼貌、宽和的态度对待家人,转变患者存在的敌视情绪。在心情不好时指导患者打篮球、唱歌,增强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促使患者发泄自己压抑和失意的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conners行为量表、心理情绪状态等。(1)conners行为量表[3]:主要判定青少年异常行为情况。该问卷有48项条目,按每题项分0-3分 四个等级评分(0=无,1=稍有,2=相当多,3=很多)。经过标准化计算,能测量6个方面的行为问题,即得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6个因子分(Z分)。该量表在国内用于3-1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心理状态[4]:焦虑自评量表(SAS)≥50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53 分,且当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相应的评分越高,焦虑、抑郁满分50分。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3.0软件,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用于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conners行为量表:观察组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conners行为量表(x±s)

组别

例数

品行问题

学习问题

心身问题

冲动-多动

焦虑

多动指数

观察组

50

0.35±0.05

0.56±0.05

0.21±0.03

0.39±0.11

0.33±0.04

0.40±0.11

对照组

50

0.68±0.11

0.78±0.10

0.40±0.09

0.71±0.26

0.56±0.22

0.65±0.15

t

9.66

5.770

7.061

5.075

4.019

3.87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比较SAS、SDS评分: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SAS、SDS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SDS

SAS

观察组

50

41.32±9.21

40.61±8.83

对照组

50

49.63±9.96

48.36±10.03

t

3.874

3.668

P

0.000

0.000

3.讨论

针对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是重点内容。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加强护患联系,促进关系,基于此基础上了解其内心情感变化,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并借助听音乐、打篮球等的方式放松心情。同时通过社会支持等,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护理,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社会中。通过实施行为指导,可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生活的困难,通过放松情绪方式的选择,提升他们承担家庭角色和自我照顾能力,减轻自身负担。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指出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后,获得的异常行为改善程度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行为指导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用轻柔的语气诱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下工作,和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还要掌握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方法,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独立能力。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明显指出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后的心理情绪改善效果更好。通过有机结合心理护理以及行为指导,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人生和价值观,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养成友善、宽厚的态度。另外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明显改善其精神障碍。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通过采用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的方式,对病症控制和、心理状态的改善产生的作用显著,同时能够降低异常行为的发生率,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薛瑞娟,曹九英,范鲁. 心理护理与行为指导对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影响[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4):136-137.

[2]张彦. 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与行为指导[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12-213.

[3]李曦. 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与行为指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9):234-235.

[4]杨巧玲. 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与行为指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2027-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