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泵运动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恢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踝泵运动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恢复中的应用

杨帆

邢台市第九医院/巨鹿县医院  055250

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恢复中应用踝泵运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中选择90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以护理方式为主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均包含45名患者,一组患者是结合常规的方式来完成护理,另一组患者是通过踝泵运动结合的方式予以护理,两组患者被称为常规组、运动组。根据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时间来判断踝泵运动结合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运动组患者的整体情况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两组患者的结果间具有较大对比性。结论:在进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的时候,踝泵运动的结合可以使患者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也可以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得到显著缩减。

关键词:踝泵运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恢复;临床应用;应用效果

引言:

下肢静脉血栓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一种,指的是患者静脉存在不正常凝固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的静脉出现阻塞现象。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来讲,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为肢体上的肿胀、剧烈的疼痛等,这些症状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的死亡。如果患者被诊断出患有下肢静脉血栓,且患者的疾病处于早期阶段,那么患者就不应该出现大幅度的活动,这种活动容易造成患者的血栓脱落,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的情况。踝泵运动指的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使患者下肢的血液得到流动,也使患者的下肢得到有效活动。本文主要是针对踝泵运动在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院中选择90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是在61-79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51名,女性患者的数量为39名。以护理方式为标准将这些患者划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均含有45名患者,一组患者是通过常规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患者的护理是将踝泵运动结合在内,这两组患者被命名为常规组、运动组。根据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恢复时间来判断出踝泵运动结合所产生的效果。

纳入标准:①患者短时间内没有接受过外科手术;②患者的疾病情况与静脉血栓的标准相一致;③患者的身体机能、器官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④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清楚的认知,且患者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肿瘤性疾病;②患者属于长期卧床患者;③患者对踝泵运动存在抵触现象。

1.2方法

常规组:这组患者的护理是通过常规的方式来进行,像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

运动组:这个小组患者的护理是将常规护理与踝泵运动结合在一起,踝泵运动的护理是分为两个方面:

①踝泵运动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以四人划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包含一名主管或者是主管以上的护师,三名普通的护士,这些医护人员均需要接受踝泵运动的相关培训,并且在培训完成后需要接受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可以进行后续的护理。在进行患者护理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将基础性知识告知给患者、患者家属,像踝泵运动的重要性、踝泵运动开展的目的、踝泵运动的相关视频等,使患者、家属人员能够对踝泵运动具有较强的了解,也使他们对踝泵运动的临床操作具有一定的熟知性[1]。在踝泵运动护理的前一天,医护人员需要咨询主治医生,并在医生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护理。

②踝泵运动的规范操作。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处于平卧或者是半卧的姿势中,并让患者保持下肢的伸展,使患者下肢上的肌肉得到放松。在这样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可以让患者在自己舒适的范围内勾动脚尖,使脚尖向着患者头部的方向运动,在勾动到最大角度的时候让患者持续3-5秒钟左右。之后再让患者缓慢的放松脚尖,放松到极致之后患者需要保持3-5秒钟左右,直至患者的下肢达到充分放松。这样的流程为一组完整的踝泵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适宜性,也就是尽可能不让患者出现疼痛的现象,同时患者在完成每组运动之后,需要进行10秒钟的休息,使患者的下肢得到缓冲[2]。除此之外,医护人员也需要控制患者的运动强度,像每天3-4次,每次20-30组就较为适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肢体运动,也可以防止患者出现肢体上的疼痛、精神上的疲惫,进而使患者的身体恢复得到促进。

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二是患者的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版本的软件来进行研究数据的处理,通过(x±s)的方式来进行计量资料的显示,通过X2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之间的验证,通过百分比的方式来表示数据的有效性,通过P的方式来体现数据间的差异性。

2.结果

就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的对比,可以发现:

在生活质量的层面上,运动组患者的情况更为优异,像并发情况出现概率的低下、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增加等,具体的对比如表一所示。

在恢复时间层面上,运动组患者的时间有了明显的缩减,像住院时间的缩减、下床时间的缩减,两组患者的时间情况如表二所示。

组别

数量

并发情况(名)

满意程度(分)

生活质量(分)

常规组

45

19(42.2%)

83.42±2.66

86.54±0.63

运动组

45

2(4.4%)

96.28±2.79

95.42±0.52

X2

---

7.13

6.67

6.21

P

---

<0.05

<0.05

<0.05

表一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

组别

数量

住院时间(d)

下床时间(d)

常规组

45

12.42±0.35

6.44±0.27

运动组

45

7.43±0.39

3.36±0.05

X2

---

6.74

6.15

P

---

<0.05

<0.05

表二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的对比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较大程度改动,就以人们的出行来看,越来越多的出行会选择高铁、飞机等方式,这些出行方式使人们处于长期的坐姿中,因而导致人们的下肢静脉血液经常会出现问题,像血液流动的异常、血液的高凝、血管的损伤等。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处于持续上涨状态。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来讲,这种疾病不仅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也会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会产生较大的威胁。对此,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必不可少。

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是一个重点。在大部分的医院中,都是采用常规的方式来进行护理,这种护理方式所产生的疗效较低,而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性也是偏弱的,因此这种护理方式需要进行调整与改进。踝泵运动指的是通过患者脚尖的勾动来实现患者的下肢活动,这种运动方式可以使患者下肢的血液流动情况得到改善,也可以使患者下肢的肌肉得到调动,进而使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得到缓解。

本文主要是针对常规护理与踝泵运动两种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根据结果可以显示,运动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极低,患者对这种护理方式的接受性更强,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有了较大程度提高。除此之外,运动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也有着明显的缩短,住院时间基本上是在一周左右,下床时间是在三天左右。

综合来讲,在进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护理的时候,踝泵运动的结合有着较强的作用,可以在临床上继续应用。

参考文献:

[1]尹宝娇,叶小燕,温燕红.视频量化指导踝泵运动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39-42.

[2]李娟华,郑海洋,张海霞,etal.医用弹力袜、气压治疗及踝泵运动\"三联法\"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预防下肢DVT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0,000(046):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