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于淑萍

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原因,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的维持血透治疗患者,选取80例作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维持血透患者护理效果,包括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低,P<0.05,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落实后,助于提升维持血透患者的遵医行为、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的一种,患者肾功能受到损害而进行性减退,主要治疗方法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确保血管通畅。动静脉内瘘(AVF)是患者进行维持性透析过程中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增加静脉血管血液流量,因建立血管通路的过程中,直接将管路置入表浅毗邻动静脉,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诸如血栓、感染、出血等,这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1]。因而需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采取科学有效的早期护理措施,针对性干预。此次就我院8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纳入,治疗时间≥3个月且每次血透4h、每周血透3次;认知正常、意识清醒,签署研究知情书。排除代谢疾病、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视听障碍者。运用数字随机表法给予分组比较,将80例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包括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42-76岁,均龄(58.7±14.5)岁;血透治疗时间4-32个月,平均(18.6±6.5)个月;18例尿毒症、21例慢性肾衰、1例其他。对照组包括20例男性和20例女性,年龄41-77岁,均龄(59.6±15.8)岁;血透治疗时间4-33个月,平均(19.8±5.7)个月;16例尿毒症、22例慢性肾衰、2例其他。两组患者男女比、均龄、血透治疗时间、患病类型等资料完整,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均>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健康教育,内瘘护理,血透监测等。

观察组施行早期护理干预:

(1)早期健康干预。行动静脉内瘘前,护理人员要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手术的目的和必要性,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同时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的重要意义。另外,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病房电视机定时播报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与认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 

(2)早期心理干预。在疾病、经济和周围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抵触行为,影响透析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同身受,既要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又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播放音乐、电视剧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存在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如果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问题,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2]

(3)早期动静脉内瘘护理。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后,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操作,术前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水清洁患者的皮肤,刮除汗毛,如果患者指甲过长,还要剪短其指甲。术后使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定期更换并保持干净卫生,护理人员每日定时用听诊器听手术侧肢体是否有杂音,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或血肿情况,评估其疼痛程度,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叮嘱家属保持患者手术侧的手臂皮肤干净,确保日常行静脉穿刺、测量血压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避免内瘘狭窄等并发症[3]。  

(4)早期出血及抗感染护理。临床发现,动静脉内瘘会增加出血风险,所以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抬高手术侧的肢体,以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和回流,减少肿胀程度,睡觉时要避免压迫手术侧肢体,行血液透析时,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穿刺点,及时按压止血。由于患者术后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所下降,十分容易发生感染,这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内瘘处理,关注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情况,如果出现感染,要遵从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叮嘱患者不要抓挠[4]

1.3观察指标与评价

观察并记录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测评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统计,具体包括精神状态、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躯体功能等四个维度,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满分为100分。

1.4数据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

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血栓

假性动脉瘤

血管狭窄

感染

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0)

0(0.00)

1(2.50)

0(0.00)

2(5.00)

对照组

40

2(5.00)

2(5.00)

2(5.00)

1(2.50)

7(17.50)

P

<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可见患者精神状态、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躯体功能等各项指标的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对照(±S,分)

组别

例数

精神状态

情感功能

社交功能

躯体功能

观察组

40

89.28±3.91

92.12±2.17

90.82±3.38

88.27±6.36

参照组

40

69.37±5.82

73.87±5.39

79.37±4.21

65.37±8.3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常规护理通常是在动静脉内瘘术前开展相关工作,一般为手术之前1-3天,因护理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在对动静脉内瘘维护方式、接受程度上明显存在一定不足,所以患者的临床依从性相对较低。临床中,因造瘘前未充分保护血管壁而造成的血液透析无法顺利进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应引起重视。早期护理干预通常是在内瘘术开始之前3-4个月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联系,通过全面、系统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熟悉并掌握疾病特殊性,并且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开展动静脉内瘘术的教育工作,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也让患者认识到内瘘术的重要性,提高其临床依从性,再利用出血护理、内瘘护理、感染护理、血栓护理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血液透析期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5]。因此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充分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华梅.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02):84-87+129.

[2]毛雪.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9):42-45.

[3]蔡学兰.早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22,35(04):186-189.

[4]王芳,申国宏.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0):170-171.

[5]徐小娟.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