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谭跃

内蒙古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中心卫生院  011700

摘要: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血糖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χ2=6.405,P=0.011)。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腹部胀大、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及口干口苦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加重肝肾损伤,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治疗

引言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内分泌疾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0%,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其病因主要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及胰岛素抵抗,常合并出现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目前临床暂无根治2型糖尿病方案,常通过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吡格列酮属胰岛素增敏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缓解炎性反应、调节血脂及降低血糖等作用,二甲双胍为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可稳定血糖,减少大血管并发症,但单一用药效果欠佳。本研究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32~59(43.38±1.19)岁;病程4~11(6.16±1.39)年。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30~60(43.49±1.23)岁;病程5~10(6.12±1.45)年。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入选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2)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数据、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年龄<30岁;(2)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3)恶性肿瘤疾病;(4)依从性差;(5)重大疾病史、过敏史;(6)中途退出研究;(7)精神、意识、智力及语言障碍者;(8)严重心血管、高血压及肝肾功能异常者;(9)妊娠或哺乳期;(10)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

1.2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等非药物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mg口服,每天1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g口服,每天3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症状积分:包括腹部胀大、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及口干口苦等,按照0~3分计分标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表现越严重;(2)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2h血糖(2hPG)。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见表1。

表1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腹部胀大、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及口干口苦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腹部胀大、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及口干口苦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x±s,分)

2.3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FPG、HbA1c及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PG、HbA1c及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3。

表3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x±s)

3讨论

2型糖尿病属慢性代谢疾病,患者体内多存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及饮食习惯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多由患者自身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若未进行有效治疗,易合并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眼病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效应并未完全丧失,给予药物刺激可改善其活性。因此,临床应以提高患者机体胰岛素活性及改善其胰岛B细胞功能为主进行治疗。吡格列酮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激活剂,可选择性激活PPAR⁃7,以调节与葡萄糖、脂肪酸代谢相关的胰岛素基因转录,同时可增强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为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进而降低骨骼肌、肝脏毒性,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可抑制糖异生基因转录,促进组织摄取及利用葡萄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同时可抑制肝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明显减少肝脏中葡萄糖转运,抑制肝糖原生成,降低肝糖输出,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2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血脂,且不加重肝肾功能损伤。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可抑制炎性因子分泌,这也是联合用药的机制之一。且联合治疗后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表明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安全性较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可有效调节血脂含量,降低血糖水平,抑制炎性因子分泌,疗效确切,且不增加肝肾损害及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威,林添昌,张怡.中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结合肾病Meta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42(06):778-785.

[2]陆永.四物汤配方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1):163-164.

[3]孙田,梁崇上.中药熏洗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1):109-110.

[4]张虹.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1):37-38.

[5]黄元凤,周育红.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1):4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