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军利,张丹,宋鑫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76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被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80例和8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限为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将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DCE-MRI及血清PSA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8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癌组,分析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观察并比较DCE-MRI参数,分析所有患者血清中PSA表达水平。结果:8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有53例前列腺癌,27例良性前列腺癌,DCE-MRI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25%、88.69%、81.48%;前列腺癌组DCE-MRI参数ADC值低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P<0.05),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速率常数(Kep) 均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血清中PS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DCE-MRI联合PSA检测能够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前列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 A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包括腺癌、腺鳞癌、尿路上皮癌、导管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其中,前列腺腺癌占所有前列腺癌的95%以上。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全球前列腺癌患者占比恶性肿瘤总数的7.3%,其发病率为10%,死亡率为8.1/10万人[1]。前列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在55岁以上的男性中高发。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有研究指出,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性生活等。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较隐匿,随着肿瘤进展往往会伴随进行性排尿困难、尿频尿急、血尿血精、下肢水肿甚至尿失禁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方式主要有血清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盆腔MRI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PSA是临床上筛选前列腺癌的重要血清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而DCE-MRI可通过高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等优势,在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价值[2]。本研究通过观察并分析DCE-MRI联合PSA检测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被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26±3.1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8.13±3.0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有血尿、尿潴留和排尿困难等疑似前列腺癌的相关症状;(2)年龄≥18岁;(3)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检查内容不耐受或过敏;(2)合并其他严重的免疫缺陷类、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疾病;(3)入组前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本研究经医院理论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研究方法

DCE-MRI:采用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GE公司,Discovery MR750 3.0T)进行检查,检查前叮嘱受检者适量饮水,采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扫描,扫描参数:回波时间3600s,重复时间440ms,矩阵320×256,视野400mm×400mm,层厚3.0mm,层间距0.3mm,扫描结束后自动生成ADC图像,DCE-MRI扫描前行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注射计量为0.1Ml/kg,速度为2mL/s,后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回波时间1.7ms,重复时间5ms,矩阵:224×192,层厚3.0mm,层间距1.0mm。将系统自动生成的各定量参数由2名资深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计算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速率常数(Kep),共检测3次,取平均值。

血清PSA水平检测:收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去上清液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SA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实现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表示与检验方法分别为百分数(%)和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与检验方法为均数标准差x±s和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

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CE-MRI诊断效能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8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53例,良性前列腺癌27例;DCE-MRI诊断的准确率为86.25%(69/80)、灵敏度为88.69%(47/53)、特异度为81.48%(22/27)。

2.2 DCE-MRI参数比较

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DCE-MRI参数ADC值低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P<0.05),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速率常数(Kep) 均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DCE-MRI参数比较(x±s

组别

例数

ADC

Ktrans

Kep

对照组

80

176.52±25.68

0.21±0.03

0.61±0.08

良性前列腺癌组

27

168.35±22.37

0.25±0.04

0.68±0.10

前列腺癌组

53

125.48±18.21

0.38±0.06

0.81±0.12

F

86.374

67.314

71.625

P

0.000

0.000

0.000

2.3 三组PSA水平比较

前列腺癌组血清中PS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PSA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

PSA

对照组

80

2.56±0.59

良性前列腺癌组

27

6.62±2.24

前列腺癌组

53

13.38±4.67

F

98.672

P

0.000

3 讨论

PSA是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抗原,是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癌分子诊断标记物,临床上一般以血清中PSA含量小于4.0ng/ml为正常水平,PSA大于10ng/ml则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性大幅增加。而且PSA为零食前列腺癌根治术无瘤状态的金标准,因此,基底细胞中PSA含量水平是前列腺癌的重要筛查指标[3]。本研究结果显示,DCE-MRI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25%、88.69%、81.48%,前列腺癌组DCE-MRI参数ADC值低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KtransKep水平均高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PSA水平高于良性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结果提示,血清肿瘤标志物可弥补DCE-MRI的特异度低等缺陷,两者联合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诊断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池蓉,张凤翔.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EPCA-2、PSA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4):61-63.

[2]莫庆,王秀玲,汪轩.分析3.0 TDCE-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20):104-107.

[3]张婷玉,胡亚萍,黄晓莹.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3):215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