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3

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之我见

谢静玲

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当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面临许多困境。比如: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学生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不足相关问题。一直以语文老师特别头痛的问题是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作水平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普遍怕写、厌写,不会写,没东西写,被动地写,心态消极,瞎编乱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在学生习作成了一件苦“差事”,甚至有学生产生了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我认为是对学生的内心关注不够:习作目标高,学生没有写作兴趣;习作训练单一枯燥乏味;教学形式机械封闭,习作脱离学生生活;缺乏交流反馈,缺少成功的喜悦为改变学生习作困难这一现状,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一)培养兴趣 ,以促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也有过大量的论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

1.学生写作文是生活积淀文字化的过程,是实际生活的一种反映,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他们才会有感而发,才会流露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即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太多要求。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当然,以兴趣为基础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质量高,但肯定是自然真实的。自此基础上,再不断提高要求,学生的习作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习作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2.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涟漪。习作前,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点,探讨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落实文章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并把这一写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又如查阅相关的资料,语言上的激励,用优秀范文指导等等。只有学生对习作心向往之,何愁写不出呢?他们就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细心分析,写起文章来自然行如流水,滔滔不绝。

(二)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作为高年级学生,虽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但是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描写不具体,中心不突出等。所以老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可以从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1.自由观察法

这种观察是学生个体思维最活跃的方式之一,不会受到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例如: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你的周末,我的那些烦心事等等。让学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中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其创作兴趣与灵感。

2.场景观察法

每当学校组织各种活动时,比如:校运会、艺术节开幕式、科技节、班队活动等,我都会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如:迎面接力赛。我会让学生观察参赛学生的表情、动作,还让学生注意观察裁判以及啦啦队的孩子们紧张的神态、大声的呐喊等,为他们习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于观察到的东西,及时引导学生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小练笔的形式写成一个片段。注重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观察到的现象挖掘、提炼、诱发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日积月累,学生便会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习作中也自然有了自己思考且与众不同的东西,习作水平也会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逐步提高。

3.静物观察法

对指定的事物、景物、人物指导观察。如:利用班队课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树木、操场、教学楼、花花草草、等。让学生有序观察,抓住其“亮点”。如你最喜欢的植物、花木,它们的颜色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看到它们你会想到些什么。这样学生的观察有目的、有思考、有顺序、有重点,习作时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积累语言素材 

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的有关材料,否则,段落层次、语言表达、遣词造句、独特感受、中心思想等一切都无从谈起。素材是作文的物质基础,也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犹如木之本,水之源,所以学生作文要有丰富的素材。那么,如何积累丰富的素材呢?

1.生活中积累素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回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可引导观察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及生、老、病、死等社会现象;也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小事及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按学生的认知特点螺旋式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其次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布置学生做家务(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每天看电视新闻、看一些专题节目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当然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尽可能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读书分享活动、演讲赛、办读书卡、办手抄报等;

使其能在全景式扫描生活过程中抓住特写镜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2.从书中积累素材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古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的确读书是积累、吸收过程,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为此,我们每天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每学期要求学生阅读3—5本优秀书籍,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随笔的好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日积月累,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习作时学生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更生动、完美。 

(四)研读教材,指导方法 

学生有了大量的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习作。这就要求老师在写作方法上还要适当指导。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做到:

1.阅读与作文有机的结合,贯穿于始终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习作的范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名家作品是怎样开头、怎样组织材料、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怎样表达情感,怎样结尾的,进而引导学生仿写。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这一课后,指导学生运用在这一课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在文中摘录的好词好句来仿写一篇《家乡的春节》。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从小年开始写一直写到元宵节结束。文章条理清晰,内容真实、生动有趣,文章详略得当,通过这样的仿写学生不仅掌握习作方法,从而也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2.认真审题,弄清要求和重点

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所以必须指导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让学生心中有重点,而不至于是一团乱麻,无处下手。 

3.指导学生编写提纲,理清思路

学生作文时,往往语无伦次,不知道把众多的素材如何组织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老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编写提纲是学生作文的构思过程,这就需要组织和整理材料,理清思路,搭建框架,拟好作文提纲,让孩子习作时做到心中有方向,才不至于跑题、偏题。

(五)出彩需“打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的初稿完成后一般都不能尽善尽美,或者文句不通,或者结构不当……这些均须通过评改加以解决。该怎么还学生习作评改权呢?  

1.小组探讨式评改

课堂上可把机会让给那些自愿展示的同学,让他们上台朗读或互相传阅自己的作品,之后大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彼此的感受。通过自评、参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写好习作是自己的内在需要,自己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他人习作中的优点,从而获得启发,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以优促进式评改

习作课后,让优秀学生把习作读给习作困难的学生听,让“后进生”学习优生的习作方法,同时优秀学生一起读“后进生”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后,这样在优生的带动和促进下,后者也会不断提高和进步。

3.师生协商式评改

习作评改不能一味放任学生自由修改,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为了使评改有针对性、实效性,老师可挑选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先与学生本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评改,而后在课堂上与全体学生一起探讨修改。 这样,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就会克服原来的毛病,从而习作质量得到提升。 

(六)形式多样,强化练习

学生积累了素材,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是要一气呵成,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还需要花时间去练笔。如果练笔形式过于单一,仅仅限于课内作文题目,学生习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习作热情也会减退,为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们要采用不同的习作形式,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乐于表达,提高写作速度与质量。

1.捕捉激情,及时练笔

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许多事情发生。作为教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教学片断、生活片断,抓住学生的激情及时布置好小练笔。让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写10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可以是当天让你感动的瞬间,也可以是你对所学课文的感想和看法,还可以是你天马行空的想法......完成后,利用课间在四人小组内传阅、交流,推选出小组内的“精品”,把这些优秀作品收集在“精彩片段”里供大家学习,这样学生不会把写作当做负担,而是把写作当成乐趣,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所感悟就能有感而发而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又拓展了思维空间。

2.循环日记,智慧的交融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成几个合作小组轮流写日记,互相学习、评价、借鉴从而达到整体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形式。循环日记五人一组,按优、中、差组合、循环。学生每周循环写一篇日记,在写之前,要阅读前一篇同学的日记并做微点评,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再进行推选。这种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增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智力互补,尤其可以调动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日记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评奖,这又使得五人小组中的每一成员都要献计献策、竭尽所能使日记不断完善,争取得奖。循环日记采用评比、奖励的方法,在每一轮循环日记结束后,开展组内自评,评选“小作家奖”“微点评奖”“进步奖”“潜力奖”等,通过这个竞争评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循环活动注入了活力。如:我班日记评分采用的是“星级制”,每次评选优秀个人奖时,比“星星”场面特别热闹,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写得是最好的。循环日记使一个小组成为一个集体,不仅组内有比较,组与组有竞争,五星的多少代表每个学生的能力,更代表小组的实力。这样,有你有我的“循环日记”小组合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理,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写好习作。

3.周末“悦读”,快乐分享

都说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博览群书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精心经营“与周末相约,与快乐同行;与随笔相伴,与智慧同行”的书香人生,每周末我们都布置了课外阅读,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书籍阅读,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受,在每周一的班队课之前小组内分享,这样,引导孩子一步步进行广泛、深入地阅读,不仅开阔孩子的眼界,拓展孩子的思维,又让孩子学会交流,把心中所想写下来,这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学习任务。要想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首先就要大量积累语言,在积累中模仿和运用,才能形成自己的语感,写出通顺有条理的句子,而积累语言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语文素养也就相应得到了提高,习作水平在“悦读”中提高,在分享中收获。

总之,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激发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创意性个性化的习作,我们需要不断地创造能够激发孩子们内心感受的方法,继续深入研究。只有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打破现阶段写作困境的唯一出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教学困境的唯一办法。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为学生的终生写作好能力基础和情感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