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1
/ 2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刘维增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人民医院

1515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方法:抽选94例本院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用西药治疗,实验组用中医内科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在无其他因素干扰下,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偏头痛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患者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中医内科治疗优势明显,且安全性高,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

偏头痛是因血管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头部一侧或双侧出现搏动样的剧烈跳痛,属于一种原发性的血管性头痛疾病,发作时除头部剧烈疼痛外,常伴随恶心呕吐、视线模糊、面色苍白、疲乏不适等表现,对正常生活工作状态以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由于疾病有着无法彻底根治的特征,其临床治疗原则以减轻头痛发作、缓解伴随症状、预防再次发作为主,多选择以药物治疗进行干预,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氟桂利嗪等均为常用药物,在短期内的疗效显著,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易导致患者机体产生对药物的耐药性,导致远期疗效无法令人满意。近年来,中医治疗方案在针对偏头痛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也有较多研究显示,采取中医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以显著缓解。为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偏头痛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抽选94例偏头痛患者,常规组47例,年龄为24至75岁,均龄(45.89±0.34)岁,用西药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47例,年龄为25至76岁,均龄(46.36±0.47)岁,用中医内科治疗。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途径,分型及治疗途径如下:①肝阳上扰型:该分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胀头痛、伴眩晕耳鸣、少寐多梦、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临床治疗主张平肝潜阳、息风通络,采取天麻钩藤汤,药方为生牡蛎30g,珍珠母30g,麦芽30g,石决明30g,天麻10g,僵蚕10g,川牛藤10g,佛手片10g,钩藤10g,生白芍5g、全蝎末5g,若患者存在痰浊、口苦等表现,可另加适量石菖蒲、南星、黄芩,若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等表现,可另加适量法夏和陈皮。②肝郁气滞型:该分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偏头痛或两颞部疼痛,胸胁胀满,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数。临床治疗主张疏肝,采取柴胡疏肝散,药方为珍珠母30g,丹参l5g,川穹15g,郁金10g,醋元胡10g,柴胡10g,炒枳壳6g,蝎末5g。如果患者存在便秘、口苦咽干等症状另加适量大黄芒硝和龙胆草,出现耳鸣眩晕症状可另加适量天麻和钩藤,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另加适量法夏和竹菇。③瘀阻脑络型:该分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寐差多梦、舌质紫暗、脉弦涩、临床治疗主张活血通络,采取血府逐瘀汤,药方为丹参30g,葛根30g,生牡蛎30g,生龙骨30g,赤芍10g,佛手10g,川牛膝10g,川穹10g,桃仁10g,酒洗地龙10g,红花5g,出现恶心呕吐患者另加适量法夏和竹菇,出现烦躁和眠差症状患者另加适量炒酸枣仁,存在肾虚症状患者另加适量仙灵脾和枸杞子。④肝肾阳虚型:该分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痛且空、善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腰以下畏寒怕冷、尿频、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临床治疗主张温肾真精,药方为熟地15g,肉桂10g,附子10g,山药15g,天麻10g,菊花10g,山茱萸10g,丹皮10g,白蒺藜10g。存在严重头痛症状患者另加适量醋元胡和全蝎,存在心烦躁患者另加适量地骨皮,体质虚弱者另加适量川穹、白芍、当归。

1.3观察指标

分析差异性的干预后,患者的病症治疗依从率以及干预二个月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7.0软件处理。计量、计数资料行t、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患者常因神经和血管受损,引起组织阻塞,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偏头痛多为周期性发作,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由于本病的特殊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来缓解偏头痛症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大多选择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偏头痛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西药不能有效改善病情,而且剂量大,副作用也多。中医药治疗毒副作用小,成本低,患者经济负担小,获益显着,疗效高,易于临床推广。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病机会导致不同的疾病类型,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时,首先要正确进行辨证论治。只有确定了疾病的类型,才能更好地实施对症治疗。

偏头痛通常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作,多发生在童年和青春期,并在青壮年和中年达到高峰。偏头痛好发于女性,男女患者之比约为1:2~3,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10%,且常有遗传背景。临床上认为偏头痛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首先是遗传: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遗传。二是内分泌代谢因素:偏头痛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女性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月经更易来袭,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三是饮食因素: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或药物引发,如奶酪、肉类和腌制食品、巧克力、味精、红酒和葡萄等。口服避孕药和药物中的血管扩张剂也容易引起偏头痛。偏头痛的主要症状是中度至重度阵发性搏动性头痛。例如,额头和太阳穴的抽痛大多在一侧,或两侧;通常持续 4 到 72 小时;疼痛剧烈,加重,还会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间;常伴有恶心和呕吐;轻度刺激、噪音或日常活动可加重头痛,安静、安宁的环境可缓解头痛,发作期间往往无法正常学习和工作。根据头痛的病因,外感性头痛可分为外感性头痛和内伤性头痛。致病因素的位置和疾病发展的阶段。

中医认为,引起偏头痛的原因主要是血瘀阻脑络、肝郁内热、情志不畅,主要治疗方法是温经通络、祛风止痛。中药中的川芎能有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天麻和蚯蚓能调节血管运动中枢,刺激血管扩张和收缩,有显着的镇痛作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可通过在基础方中加减药物来改善,效果也十分显着。本研究结果也证实,接受中医疾病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因为这项研究是基于小样本的,所以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定论。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显着,可考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静一.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0):52+54.

[2]苏宏泉.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7):131+133.

[3]隋德海.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J].科技资讯,2015,13(31):233+235.

[4]刘锡淼.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4):235-236.

[5]闫建军.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8(A01):89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