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助推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助推乡村振兴

廖焱光

容县国土空间规划服务中心  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近年来,农村地区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挖掘文化内涵、优化生态旅游,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可能性和新的活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在不破坏村落传统肌理脉络的前提下,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凸显乡村地貌人文特征,并兼顾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乡村动态景观。今后继续确保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定将最大化发挥乡村地域特色资源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乡村振兴;措施

1乡村景观简述

现代农村的风景应该是经济的风景,文化的风景,民俗的风景;它是自然、社会、生态等多种因素的外部组合,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对自然景观进行了附加,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产景观和田园文化,它反映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不断提高,农村和城市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和城市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新时期农村风景作为农村的一种生态风景,正在被逐步地融入到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当中,作为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达到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性的维护;为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乡村建设发展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传承传统园林的意趣原则

我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3大类,其中以太湖石、灵璧石、罗汉松等为代表的最为美丽的风景,往往取其天然之美;太湖的水,起伏的地貌,四季的季节变迁,都是大自然的源泉,而农村则是大自然的源泉,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当地的自然要素,营造出一种“生境”、“画境”和“意境”的三种状态,并以“生境”为基础,将自然美与生命美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对人类身心的双重需要。再将其升华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融合,从而构成一幅画境之感,让人们对其视觉感觉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让农村从满足其自身的生活条件;最后,在绘画中寻求一种意境,以求心境之美,从而获得一种精妙绝伦的意境。

2.2深挖乡村区域的特色原则

农村的区域空间可以被简略地归纳为自然生态、经济生产和聚落居住三个方面,为构建农村整体风貌特征为其在景观设计途径上提供支撑。通过对当地气候、地形、水系、植被等因素的考察,绘制出当地特色的地图,并对当地的经济、工业进行调研。如都市农业,农村工业,农村文化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乡村栽植与乡村旅游等乡村特色工业的发展,对乡村面貌、聚落形式与建筑布局特征均有正面的作用。当地村庄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了固定的社区形态、现存建筑风格、地方环境特征以及本土区域文化特色,这些特征构成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社交网络环境,它能够体现出农村居民生活的不同层次,并产生出不同风格的农村人文景观。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应用,形成了新的聚落形态、建筑风格与社区特点,并对区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三生空间之间的互相渗入,从总体上,共同确定了乡土建筑形态的纹理与今后发展的走向。

3乡村建设融入景观设计

3.1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为乡村振兴营造坚实的生态屏障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在主动维护、循环、更新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从景观尺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需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是乡村建设某个阶段的工作,而是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理念,构建多样化的植物种群,通过多层次展现地貌特征及原有河流、树林等自然元素,有效连接、拓展景观功能,从而赋予乡村环境独特的内涵风格,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存。

3.2实施统一规划,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一致

将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积极地将其引入到村庄的建筑中,利用景观设计的统一规划和细节规划,让村庄的村庄入口、村庄道路、村庄民居和植被绿化景观保持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将乡村风貌和自然环境进行整合和改造,将保护自然和保护生态作为其基本的设计思想,从而真正地认识到生态性和协调性的现实意义。展示出农村景观中的天然魅力,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所有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心理感觉,不但可以让农村人们的生活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也更深层次地满足了游客的精神需求,提高了他们的消费的品质和数量,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一定稳定的经济收入,进而创造出原生态和富有经济效益的农村环境景观。达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田园景观。

3.3融合乡村景观的风景园林设计应注重融合创新,充分发掘乡村景观的不同特质

伴随着人们的视野在持续扩大,他们在对风景园林景观的美学要求也在变得更高。具有普适性、大同小异特征的现代园林景观,不再能够对游客产生很好的吸引力,也很难给游客们提供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美学和独特性。但是,如果仅仅是将农村景观简单地融入进去,那么就不能将农村景观的特点美表现出来。所以,在进行农村园林规划时,要对农村园林的自然风光特点、优势以及历史人文等进行深刻的认识;民俗等具有独特特征的农村,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设计出与地方农村和民族性格相适应的独特的风景园林景观,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时代的审美需求,创造出一种具有创意的风景园林特色的景观,从而不仅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农村景观独特的艺术美学;从而更能体现出田园风光的价值,让它的天然之美可以真正地被展现出来。比如,在根据农村景观来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的时候,要对农村的风土文化、民俗特色、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搜集和整理,将这些更为丰富的要素融合到当代的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之中,让农村景观的美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也要对乡村风景中的某些独特的自然风貌展开一种保护性的规划,使得整个乡村风景的美学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独特性,同时又不能对农村的自然环境造成任何影响,以这一点为依据,从设计的专业视角出发,最终达到了农村风景园林中的设计融合与规划创新。

3.4以文化之美涵养乡村之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乡村特色文化中往往蕴含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巨大的影响力,充分尊重区域文化特征,准确把握乡村居民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将传统手工艺元素应用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再现乡村文化基因中内蕴的性格气质,提升景观辨识度,使其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始终与独特的景观规划设计联动,使乡村景观始终与地域人文特色相联系,使乡民拥有特定的归属感,正是借助景观规划设计践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所在。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打造的有颜值、留乡愁的乡村画卷,在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的帮助下河村制订了村庄景观规划,“修旧如旧、留住乡愁”是河村景观设计的一大特色,村里的泥砖瓦房、民宿客栈、村史展馆等组成的连续的景观序列,无不彰显着岭南地区的农耕、民俗、家风、家训、非遗特色,村民的生产生活、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独特风情构成的诗情画意,体现了丰富的景观文化趣味,激发了无限场地文化记忆与复兴潜能,为当地乡村振兴新篇章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结论

将优秀的景观美化道路融入农村建设将为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手段,通过农村景观美化实践为农村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使美丽、生态、可持续、和谐与宁静成为农村的代名词,因此,村庄越来越多地选择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绿水绿山就是金银山”。

参考文献:

[1]耿华.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居舍,2022(03):121-123.

[2]张纯.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现代园艺,2020(7):119-120.

[3]侯佳.浅议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明日风尚,2021(12):103-105.

[4]郑会玲,刘正春.乡村振兴与乡村景观建设[J].现代交际,2020,No.537(19):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