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吴晓红

吉林市中心医院呼吸二科, 吉林 吉林 132000

【摘要】目的 分析采用康复护理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日常肺部护理)、观察组41例(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情况以及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康复护理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功能提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完全性可逆的气流受限,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舒张支气管,改善肺部通气进行治疗。该疾病的临床诱因和发病因素较多,其中长期的吸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1-2]。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干预的主要方式之一,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为了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部功能,通过康复护理的有效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从而缓解胸闷、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3]。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康复护理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日常肺部护理)、观察组41例(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男性/女性=21/20,年龄最大的为77岁,年龄最小的为49岁,平均年龄68.01±3.59岁,病程时间最长的为11年,病程时间最短的为3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11±0.39年;合并症包括: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糖尿病24例、合并高血脂16例;观察组41例中,男性/女性=22/19,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年龄最小的为48岁,平均年龄67.97±3.62岁,病程时间最长的为12年,病程时间最短的为2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08±0.41年;合并症包括:合并高血压27例、合并糖尿病25例、合并高血脂17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日常肺部护理,主要包括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位排痰以及翻身拍背等,同时给予日常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康复训练指导,肺部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的给予康复训练指导,主要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结合气道廓清技术进行肺部的训练,从而提高肺部的通气功能,指导患者进行体位的摆放,机械通气的患者在呼吸道的管理上,需要注意勤翻身和拍背,及时排出气道的分泌物,同时在拍背的力度掌握上以及拍背的顺序上需要注意从下到上进行。(2)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及时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结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及时的进行干预,减少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同时联合患者家属及时的给予家庭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肺部功能,主要包括: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

1.3.2观察两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参考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参考SF-36量表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分析,其中属于计量资料(x±s),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n)%,对比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肺部功能

对照组的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分别为:2.69±0.51L、1.69±0.51L;观察组的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分别为:3.13±0.31L、2.78±0.32L,观察组的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观察两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的自我效能评分为26.39±3.61分、生活质量评分68.96±7.61分;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为33.23±2.53分、生活质量评分83.26±3.21分;观察组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的肺组织病理改变会极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主要通过临床药物干预以及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肺部护理至关重要。康复护理自我管理主要是通过康复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对患者的肺部功能进行锻炼来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同时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使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5]。本文通过康复护理管理后发现,观察组的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采用康复护理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功能提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施建英.健康信念及家庭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05):682-685.

[2]王锐英,许建英,刘先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23,28(03):407-411.

[3]胡冰,冯雪,洪源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中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3):5-8.

[4]刘芳,董洁,李玉梅,包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现状及情境因素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12):1349-1353.

[5]罗灵芝,黄艳.出院后延伸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5):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