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

吴云红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心卫生院,401338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n=40)与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40),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3.11±0.35)L、FVC(2.72±0.29)L,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0%vs77.50%,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普遍为呼吸系统慢性病发展而来,早期表现为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活动受限等,对患者健康有明显威胁[1]。且本病病程长,尤其在吸烟、感染等情况下,病情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对本病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通过强化护理能改善患者身心状态。而临床护理路径则属于有计划、有时间性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已有了一定应用[2]。该次研究选择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者80例,通过随机对照,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0例,时间2021年1-12月。纳入标准:(1)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配合完成相关评估;(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肺等脏器疾病者;(2)生活无法自理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依从性极差者。该80例受试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43~77(61.45±5.32)岁;病程1~21(5.63±1.74)年。随机将患者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后两组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开展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基础护理,随机开展。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内容包括:(1)入院第1d,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管理制度等,消除患者陌生感,并进行患者身心状态评估,讲解情绪调节方法。根据患者理解能力进行疾病宣教,介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生原因、特征、治疗护理方案、预后情况等。(2)入院1~3d,完善相关检查,向患者解释相关报告,并利用面对面指导、播放宣教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自身病情的认知。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包括口服用药、静脉用药、雾化吸入用药等,讲解用药频次、剂量,并强调遵医嘱用药的价值。(3)住院期,指导患者进行排痰,如深呼吸排痰、叩背排痰等,维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呼吸锻炼,缩唇呼吸每日2~3次,每次15min。腹式呼吸每日2~3次,每次15min。并指导患者进行短距离不行,随着病情好转,可增加扩胸、转体、体侧等运动,每日1~2次,每次30min。(4)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生活习惯与疾病的关系,纠正患者不良习惯,叮嘱患者清淡饮食,均衡好营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多吃新鲜蔬果。出院后注意避免感冒,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1.3观察指标

(1)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检测干预前后FVC、FEV1水平比较。(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VC、FEV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x±s,L)

组别

例数

FVC

FEV1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2.61±0.34

2.76±0.32

1.84±0.32

2.46±0.28

观察组

40

2.56±0.36

3.11±0.35

1.81±0.27

2.72±0.29

t

-

0.639

4.668

0.453

4.079

P值

-

0.525

0.000

0.652

0.000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8(45.00)

13(32.50)

9(22.50)

31(77.50)

观察组

40

23(57.50)

15(37.50)

2(5.00)

38(95.00)

X2

-

-

-

-

5.165

P值

-

-

-

-

0.023

  1.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好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因人口老龄化影响,本病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均有所上升,对此临床应加以重视,积极治疗与护理[3]。而常规护理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指导工作随意性较强,患者难以较好的理解与执行。临床护理路径则属于目前新型护理方案,要求针对单病种设计规范、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能有效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而就该方案的具体应用来看,早期介绍医务人员及管理制度,并进行简单的指导,能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并了解自身情况,可稳定其情绪

[4]。而入院3d内,完善检查并强化健康教育,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利于改善患者依从性[5]。而住院期进行排痰练习、呼吸训练、运动等,则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配合出院指导,则使患者规避疾病恶化的风险因素,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有明显价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FEV1、FEV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能改善患者肺功能;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则证实该方案可改善患者护理服务体验。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可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婷,陈佳琴.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6):5305-5307.

[2] 陈青青.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J]. 中外医疗,2021,40(31):159-162.

[3] 谢文玉.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6):715-716.

[4] 陈月华.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进展[J]. 药店周刊,2021,30(6):180,186.

[5] 姚颖.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