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罗晓容,王璐

乐山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1)与研究组(n=31),对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产妇实行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产妇知识掌握率为96.77%(30/31),对照组产妇知识掌握率为71.19%(23/31),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方式,可以使得产妇能充分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哺乳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成功率,还可以切实提升护理质量水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共同参与护理模式;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

引言】母婴同室是医院产科护理的关键形式,新生儿护理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传统母婴分离护理的方式,无法从根源上满足基本护理需求。产妇可能因为多种因素,出现恐惧、焦虑的心理[1]。要想确保新生儿护理的科学性,就需要消除产妇不良情绪,采用合适的护理方式。通过构建共同参与护理方式,满足社会、家庭的实际需求。在积极与产妇沟通的同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确保感染预防工作到位。本次对比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31)与研究组(n=31)。对照组年龄20-28岁,均龄值(25.01±2.36)岁;孕周为39-41周,平均孕周(38.63±1.26)周。研究组年龄20-27岁,均龄值(25.42±2.78)岁;孕周为39-41周,平均孕周(38.82±1.52)周。两组基础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分组对照研究(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主要内容就是对新生儿的基本特点进行监测,还要更换尿片、每天坚持沐浴、进行臀部、脐部护理干预。这些操作都是护理人员完成,家属与产妇不参与到新生儿护理中。对研究组产妇实行共同参与护理:①制定安全护理目标,对新生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预测、评价处理。因为产妇本身就处于特殊的阶段,如果存在护理不当的情况,就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医院就需要更加爱护与关心产妇,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②顺利落实护理规范:为了避免不安全行为出现,保证新生儿健康,就需要安排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科学教育,还需要对如何喂奶、拍背、皮肤护理进行讲解。如果出现不良情况,就要尽早反馈给医护人员,实行针对性处理干预。若新生儿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反馈给专业医生处理,保障人身安全。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产妇出院之后可以熟练把握哺乳的姿势,独立进行新生儿擦拭与洗浴,判定为熟练掌握;在产妇出院以前,有效地掌握哺乳姿势,出院他人协助的协助下完成新生儿擦拭与洗浴,则表示为基本掌握;产妇出院之前无法正常哺乳,不了解新生儿沐浴知识,则表示为没有掌握[2]。利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完全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0.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t计算,计数资料x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产妇知识掌握率为96.77%(30/31),对照组产妇知识掌握率为71.19%(23/31),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妇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组别

熟练掌握(n,%)

基本掌握(n,%)

没有掌握(n,%)

总掌握度(n,%)

研究组(n=31)

16(51.61)

14(45.16)

1(3.22)

30(96.77)

对照组(n=31)

11(35.48)

12(38.71)

8(25.81)

23(71.19)

X²值

——

——

——

7.556

P值

——

——

——

0.000

2.2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率为93.55%(29/31),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率为67.74%(21/31),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更优(p<0.05)。详见表2。

表2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

组别

非常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患者满意度(n,%)

研究组(n=31)

14(45.16)

15(48.39)

2(6.45)

29(93.55)

对照组(n=31)

9(29.03)

12(38.71)

10(32.26)

21(67.74)

X²值

——

——

——

7.126

P值

——

——

——

0.000

3.讨论

产妇生产完毕、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新生儿无法适应外部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引发风险护理实践。基于此,就需要实现产妇与护理人员合作,对新生儿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采用共同参与模式,能顺利地实现患者的自我需求,并且从被动参与护理活动转变为主动参与护理活动。在提升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基础上,为新生儿提高优质护理方案[3]。为了切实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实际感染率,就需要打造整洁、干净的环境,定期进行床单被褥杀菌处理,建立抗感染小组,开展医护人员重点培训工作,对产妇家属进行抗生素使用健康教育。

综上内容,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方式,可以使得产妇能充分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哺乳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成功率,还可以切实提升护理质量水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新新,杨翠丽,张盈盈.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7):1150-1151.

[2]蒋春艳.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24):87.

[3]刘婷婷.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