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的超声检测及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的超声检测及机制

许立云1,韩冬2,徐连芸1 ,刘翠霞1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超声医学科1   医学影像科2  北京昌平 1022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所起到的诊断价值及卒中机制。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14名人员进行对比实验,为方便对比,其中57名健康者为对照组,57名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TCD展开发泡实验,利用Valsava动作对PFO以及RLS进行检测,同时在检测房间隔瘤、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采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式。其中血纤维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与比浊法测定。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FO、RLS(中重度)、ASA、DVT指标水平均相对较高(P<0.05),轻度发生率较为均衡(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查中,TCD与Valsava动作联合对其PFO有一定的敏感性,可用于其诊断。PFO导致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与反常栓塞的形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卵圆孔未闭;超声检测及机制

引言:近些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提升,其有着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特点,会根据病因分为不同卒中类型,而不明致病因素的脑卒中即归为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此还需做好全面检测工作,明确病因后展开针对性治疗。本文主要探讨了超声检测在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所起到的效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的57例对象均为院内收治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在2021年9月~2022年8月,其中男性32名、女性25名,平均年龄(45.78±4.26)岁,经MRI、MRA、心脏与血管超声等诊断均未发现明确原因。排除交流不畅、出血性脑卒中、其他器质性障碍、感染等患者。因后期需采取比较的方式进行差异判别,因此还需选取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其中男性30名、女性27名,平均年龄(46.18±5.39)岁,经检查均无任何疾病史。将其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呈现出(P>0.05)。

1.2方法

1.21利用TCD检测PFO与RLS,所应用的仪器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需做好频率调整工作,建议1.6MHz,调整体位为平卧位,将发泡剂注入右肘正中静脉,此操作需快速完成,而后指导患者做Valsava动作,并记录十秒内的微气泡栓子信号,若为双侧大脑中动脉典型即可判定为阳性,诊断为PFO。将所记录的数量为参考对RLS程度进行评价。可分为无分流、轻度、中度、中度等标准,分别为0、1~10、11~25、>25个以上。

发泡剂的制备,将装8毫升生理盐水与1毫升空气的两只注射器利用三通连接,另外一个端口连接留置针,标号为9号,展开肘静脉穿刺,抽取血液1毫升后将其注入至生理盐水注射器,而后再与1毫升空气注射器混合,往返注入15次使其充分融合并输入肘静脉。在此需注意的是,此次操作需由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医师展开,从而才能保证其正确率。

1.2.2房间隔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选用S5-1,密切观察患者心脏各情况,查看其房间隔是否存在回声缺失、大小、有无房间隔瘤,并做好有效记录工作。

1.2.3利用CDFI诊断仪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通常应用L12-5线阵探头,若患者较为肥胖或者有肢体肿胀表现时可选用C5-2凸阵探头。在仰卧位后确保患者腹股沟及下肢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对其进行全方位扫描,对照两侧情况。根据相关标准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评定。

1.2.4血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在实验对象空腹情况下抽取7.7毫升静脉血,将其分为2.7毫升与5毫升两管,前者加入0.3毫升枸橼酸钠,浓度为109mmol/L,并进行离心处理取出血浆,而后采用cluse法测定纤维蛋白含量;后者依照上述方法制备血浆,实施比浊法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1]

1.3 观察指标

需详细检测并记录两组各指标检验结果,包括PFO、RLS、ASA、DVT、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做好计算整合工作,以数据表示方便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在统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20.0,其中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检验时用t、X2,若在对比后,各指标数值有明显的差异,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在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整合后可见,TCD检出观察组PFO阳性率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8.77%,同时合并ASA以及合并DVT对照组为3.51%、5.26%而观察组为19.3%与24.56%相对较高。RLS轻度例数相对较为均衡(P>0.05)。但中重度分别为43.86%、38.59%,而对照组为0,明显可见高出,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1。

1两组PFO、RLS、ASA、DVT检验结果比较n/%),x±s)

组别

n

PFO

RLS

PFO合并ASA

PFO合并DVT

无分流

轻度

中度

重度

对照组

57

5(8.77)

54(94.74)

3(5.26)

0(0.00)

0(0.00)

2(3.51)

3(5.26)

观察组

57

53(92.98)

4(7.02)

6(10.53)

25(43.86)

22(38.59)

11(19.30)

14(24.56)

X2

12.359

10.677

0.359

9.294

7.611

11.231

8.59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聚集率明显较高,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2两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对比n/%),x±s)

组别

n

纤维蛋白原含量(g/L)

血小板聚集率(%)

对照组

57

2.51±0.61

31.24±12.59

观察组

57

3.22±0.69

42.06±18.77

t

7.553

9.046

P值

<0.05

<0.05

3 讨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18~45岁人群,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患者居多,常见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房纤颤、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吸烟等,部分患者无以上病症,因此将此类无明确病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归于隐源性南卒中,临床中不多见,是神经内科疑难杂症。对于此病症需进行PFO、Valsalva动作检查,诊断其RLS程度。房间隔瘤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合并因素,PFO伴有房间隔瘤者卒中风险会明显提升,而合并ASA会发生阵发性房颤,在栓子进入脑血管后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伴有PFO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研究表明其高于已知原因的卒中患者。检查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情况可以尽早发现血栓形成情况,并阐明相关机制,对后期治疗有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PFO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樱,王芳,池菊芳,钟芳芳.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筛查卵圆孔未闭致隐源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06):1016-1018.

第一作者:许立云 女1978年1月 汉族 籍贯:河北石家庄 研究方向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