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3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孙雪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手术室 519000

【摘要】目的:评估精细化管理应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7月—2021年12月的500台手术、2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采用常规管理法),将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500台手术、2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评价组间仪器设备缺陷率、导线不良事件、综合能力、术前准备时间、管理方法认同度。结果:(1)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仪器设备损坏率、交接疏漏率、维修零反馈率、不知去向率更低,P<0.05;(2)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仪器设备各类连接导线收纳不规范、线路凌乱、乱拔乱接、电线折损发生率更低,P<0.05;(3)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更高,术前准备时间更短,P<0.05;(4)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提高手术配合效率”、“增强人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延长仪器设备寿命”方面的认同度均更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可以降低仪器设备缺陷率,减少导线不良事件,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管理方法认同度,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

手术室是诊治泌尿系、耳鼻咽喉、心脑血管等多项疾病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必须不断提升手术室管理质量,尤其是手术室仪器设备作为开展各项诊治活动的辅助工具,其工作性能、工作状态直接关乎医院院感控制成效、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更需加强相关护理管理[1-3]。另外,以往主要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设备的更新及数量的增加、医学技术的进步,该法逐渐难以满足管理需求,存在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差、精细度及时效性不足、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手术室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尚需完善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案[4-5]。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准(准确的计算和数据)”、“严(严格执行制度和标准)”、“精(精益求精)”、“细(措施细节化、分工细致化)”,可以针对管理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把控细节、微末之处,提升管理质量,故逐渐得到推广,但是关于其应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价值尚待验证,因此,本文选择2021年7月—2021年12月的500台手术、20名护理人员,以及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500台手术、20名护理人员,就精细化管理应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7月—2021年12月的500台手术、2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500台手术、2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基本资料(仪器设备类型、护理人员年龄等)无差异,P>0.05。

在仪器设备方面:我院共10个手术间,仪器设备共112台,包括:①基本仪器设备:65台;②动力系统设备:5台;③分离、切割、止血设备:31台;④腔镜系统设备:7台;⑤冷冻机设备:1台;⑥定位系统设备:3台。

在护理人员方面:①对照组:男/女为1名(5.00%)/19名(95.00%),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8±2.8)岁,工作年限1~8年,平均年限(4.5±0.6)年;②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2.5±2.7)岁,工作年限1~9年,平均年限(4.6±0.4)年。

纳入标准:①仪器设备:全部仪器设备均由手术室集中管理,入组前无损坏,两组仪器设备一致;②护理人员: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

排除标准:①仪器设备:医生外带仪器设备;②护理人员:拒绝配合者、中途请假超过1周者。

1.2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采用常规管理法):结合科室现有制度进行手术室仪器设备摆放、清洗、消毒等管理。

观察组(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1)完善组织管理制度:①定人管理:采用分级管理方式,包括护士长(三级管理)-专科护士与房长(二级管理,定期抽查、检查)、护士(一级管理,直接操作者);②定位放置:一是不随意搬动大型仪器设备,避免损坏,而在日常清理手术间及养护仪器时,需要稳、快、轻、准,并且养护后及时归位;二是由于手术室仪器设备分布位置广、数量多,所以还需完善仪器设备分布一览表,详细列明各类仪器设备名称、摆放地点,之后将其放在每个手术间,以便护理人员更快使用设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③定时维护、检修、保养:定期维护、检修仪器设备,保证其处于性能良好状态,例如针对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设备每季度检修1次,针对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仪器设备每6个月检修1次等,同时必须按照质量标准检查仪器设备,重点是零配件固定情况、开机噪音、输出功率等,及时排除故障;④定时培训、考核:加强岗位培训及考核,尤其是需要强化对仪器设备故障事件应对方式的培训,例如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工程师面授讲解、操作示范,详细介绍仪器设备连接方法、使用方法、简单故障排除方法、参数设置等,另外,培训工作结束后组织考核,若是考核不合格,需要再次考核,直至考核合格方能参与相关操作;(2)完善使用管理制度:①使用登记: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科室标准填写设备登记本,记录设备名称、围手术期使用注意事项、产品批号、术者、病历号等;②评分标准:为每类仪器设备完善相应地评分标准,之后护士长每周按照该评分标准检查1次,并且将检查结果公布至科室微信群,以及将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③线路缠绕:详细规定仪器设备线路缠绕方法,例如设备电源线、电刀负极板导向均顺式缠绕或排布,以便减少导线不良事件,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④手术床、外出车:手术床统一在周一、周四使用后充电,并且第2d拔下电源线,保证手术床电瓶始终有电,另外,外出车接患者时,需要到换车间用转换床移动患者;(3)设置相关护理标签:统一制作该科室醒目护理标签,并且将其粘贴在仪器设备机身及其附件上,例如分电盘、脚踏、电源线等,以便其丢失或是放入其他手术间时,便于护理人员及时识别且将其送回原位;(4)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将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内容、保养事项等均制作为图文形式,并且悬挂在设备上,以便使用者能够谨慎、合理操作。

1.3观察指标

选取仪器设备缺陷率、导线不良事件、综合能力、术前准备时间、管理方法认同度,其中:(1)仪器设备缺陷率:统计仪器设备损坏数目、交接疏漏、维修零反馈、不知去向的例数;(2)导线不良事件:统计仪器设备各类连接导线收纳不规范、线路凌乱、乱拔乱接、电线折损的例数;(3)综合能力:以考核方式评估护理人员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操作、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均为100分,分值高则综合能力强;(4)术前准备时间:统计且计算;(5)管理方法认同度:以问卷形式调查,包括“提高手术配合效率”、“增强人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延长仪器设备寿命”,每个问题含有“是”、“否”两个选项,最终统计“是”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分析数据,仪器设备缺陷率、导线不良事件、管理方法认同度以率(%)表示,行x2检验,综合能力、术前准备时间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分析仪器设备缺陷率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仪器设备损坏率、交接疏漏率、维修零反馈率、不知去向率更低,P<0.05,见表1。

表1仪器设备缺陷率对比(n/%)

组别

n

损坏数目(例)

交接疏漏(例)

维修零反馈(例)

不知去向(例)

对照组

500

12(2.40)

11(2.20)

7(1.40)

4(0.80)

观察组

500

3(0.60)

1(0.2)

0(0.00)

0(0.00)

x2

5.482

8.435

7.049

4.016

P

0.019

0.004

0.008

0.045

2.2分析导线不良事件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仪器设备各类连接导线收纳不规范、线路凌乱、乱拔乱接、电线折损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导线不良事件对比(n/%)

组别

n

收纳不规范(例)

线路凌乱(例)

乱拔乱接(例)

电线折损(例)

对照组

500

12(2.40)

9(1.80)

13(2.60)

6(1.20)

观察组

500

1(0.2)

1(0.2)

0(0.00)

0(0.00)

x2

9.430

6.465

13.171

6.036

P

0.002

0.011

0.000

0.014

2.3分析综合能力、术前准备时间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更高,术前准备时间更短,P<0.05,见表3。

表3综合能力、术前准备时间对比(x±s)

组别

n

操作成绩(分)

理论成绩(分)

术前准备时间(min)

对照组

20

86.31±3.42

83.41±3.55

43.74±5.68

观察组

20

93.56±2.11

92.29±1.98

32.45±4.18

t

8.068

9.769

7.159

P

0.000

0.000

0.000

2.4分析管理方法认同度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提高手术配合效率”、“增强人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延长仪器设备寿命”方面的认同度均更高,P<0.05,见表4。

表4管理方法认同度对比(n/%)

组别

n

提高手术配合效率(例)

增强人员安全意识(例)

增强工作责任心(例)

延长仪器设备寿命(例)

对照组

20

14(70.00)

12(60.00)

14(70.00)

11(55.00)

观察组

20

19(95.00)

19(100.00)

20(100.00)

20(100.00)

x2

4.329

7.025

7.059

11.613

P

0.037

0.008

0.008

0.001

3 讨论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及进步,手术室仪器设备日渐全面、复杂、贵重、精密,所以如何加强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使其长期发挥应有作用,逐渐成为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6-8]。精细化管理最早提出自1911年,之后逐渐被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并且鉴于该法管理效果显著,也日渐被引入医学、社会学等领域。

本次研究表明,精细化管理应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有较好效果,具体分析:

第一,研究呈观察组仪器设备缺陷率、导线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分析原因:常规管理法措施单一、制度不完善,加之欠缺长效管理机制及人员培训,难以将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做到极致,并且容易出现仪器设备缺陷、导线不良事件等问题,严重影响手术室正常工作[9-10];本次在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该法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分析原因、细化责任、减少漏洞、分级管理等,可以将整个复杂的管理工作逐级分解,使得每项措施均有利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从而可以提高管理质量,减少工作差错,其中通过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包括落实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时维护/检修/保养、定时培训/考核,既能落实岗位职责,做到有责可依,也能固定仪器设备摆放位置,减少丢失、不知去向等缺陷问题,也能持续性、动态性维护仪器设备性能,使其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减少对手术的不利影响,亦能帮助护理人员掌握仪器设备故障排查、维修及修护等相关知识,从而可以提升管理质量,另外,通过完善使用管理制度,也能进一步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相关事宜做出细致化、完善化规定,提高使用有效率,此外,通过设置相关护理标签、制定相关操作规程,也能减少仪器设备缺损情况

[11-13]

第二,研究呈观察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更高,术前准备时间更短,P<0.05,分析原因:常规管理法欠缺对护理人员的定期培训、考核工作,难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容易影响仪器设备保养、使用技能,从而延长术前准备时间;本次在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该法注重定期培训及考核,通过邀请专人介绍仪器设备相关注意要点,以及经考核合格后参与工作等,均能激发护理人员工作潜能,使其有机会主动学习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从而可以缩短术前准备时间[14]

第三,研究呈观察组管理方法认同度更高,P<0.05,分析原因:较之常规管理法,精细化管理强调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控制、精细化考核、精细化规划等,更能促成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所以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认同度[15]

综上所述,由于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既能降低仪器设备缺陷率、导线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能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亦能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管理方法认同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凤燕,曹丽,韩坤秀,等.微信平台联合PDCA循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5):60-61.

[2]杨琼,卢赛芳,陈前,等.“身份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56-57.

[3]方汉庭.PDCA循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5):189-190.

[4]殷素萍,李红,陈淼娣.多部门合作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0):174-175.

[5]王瑞红.6Sigma管理法对手术室仪器设备完备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4):623-624.

[6]李娜.建立系统化管理模式联合服务前移模式在手术室设备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2):1513-1515.

[7]陈靖,陶千红,郭来康.物联网定位追踪与能效监测技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8):58-59.

[8]徐鑫,王从,杜立挺,等.射频识别技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2,20(1):89-92.

[9]范清刚,范津菘,李峰,等.“1+3”模式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故障报损率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2):389-390.

[10]张欢.探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在6S优质标准规范化管理下的作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8):2345-2347.

[11]王婷,张穗,黄媛,等.基于SOP理念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实践效果[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2):145-147.

[12]贾少健,赵文利.追踪方法学结合精细化流程管理对介入手术室仪器设备完好率、手术效率及医院感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9):146-148.

[13]邹日海,陈玉兰,丁志辉.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9):166-167.

[14]黄萍,程锐,陈伟丽.动态准入体系在提高手术室设备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5):191-192.

[15]廖春花,曹扬,邹庆辉,等.大型手术室医疗仪器设备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