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让随班就读的孩子绽放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融合教育,让随班就读的孩子绽放精彩

姚冠伊

(吉林省长春市 东北师范大学 130024)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学生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更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透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常规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优质教学。

有效的融合教育对听障儿童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听障儿童的融合不是单纯地解决听障儿童的安置问题,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负责任的有效的融合教育。融合教育面向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最合适的教育。它的理想状态是,让不同层面的特殊孩子都能找到与自身程度相匹配进行融合教育的学校。

融合教育已经从前几年开启的破冰之旅到现在形成了燎原之势。所以,融合教育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不仅是情怀,也是道义,更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中段学生   教育策略

一、情况分析

    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孩子叫明明,男,11岁,就读于五(6)班,经过医生诊断患有视听障碍。

    这个孩子由于身体原因,受到家里人的过度溺爱,凡事都是父母帮忙解决,这使得他的行为、语言等各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孩子本身也觉得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冲动,爱哭爱闹,控制力比较差。

二、教育过程

通过查阅资料我认识到,听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和保育,其核心是打破隔离式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尽可能在最少受限制的学校的普通班级中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 获得认同感及归属感。

1.小事处处显真情,让随班就读的学生随时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听力残疾是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在最早时间内被发现的,助听器、人工耳蜗可以帮助绝大多数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明明就带着助听器。所以他的的座位,由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共同协商,从科学与特别关照的角度适性安排。同时以此为教育资源,在班级学生中进行互助爱心教育,安排学生定期轮流与他们同桌,教育与培养学生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明明的座位安排在离黑板最近的地方。每当写作业时,还安排其他同学轮流帮助他,做他的小老师。使明明在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上感受着老师和同学对他的爱,感受着班集体的温暖。

我觉得对于一个性格特殊的孩子,如果不能融入班集体,作为老师不能置之不理,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中所占比例也许可以忽略,但对于家长来说就是全部的希望,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在校园中孤独地生活呢?也许成绩可以差点,但是不能让任何学生在一个班级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情感被排挤到集体之外。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觉得作为老师来讲就要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注,创造条件让他多与班级同学沟通,提供平台多给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培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存在的价值和班集体对他的重要性。

2.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明明和其他学生的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孩子们做题的时候多在明明身边停留一下,对于他不懂的问题随时发现及时指导,不让他在学习上出现断层。提问的时候也要讲究技巧,难的题,明明答不出来,会增加他的负担,使他对学习失去信心。经常不提问他,又会让他感觉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多多观察明明的一举一动。当提出一个简单的适合他回答的问题时,他的眼睛里闪着光亮,是充满自信的神态,这个时候叫他站起来发言,他能答的出来就会增强了他的成功感、自豪感,使他更加自信,更加渴望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明明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

3.及时捕捉闪光点,树立威信,增强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处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一个学生都承载着父母的希望,都是家里唯一的太阳,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都有最耀眼的闪光点,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是我们每一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学习需要勤奋,但是更需要自信。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开启智慧之门,激发力量,在人生的征途上扬帆起航。所以在教育这些孩子的时候,我更是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旦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大力表扬,要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班级中给他树立威信,久而久之同学们感觉到他和大家是一样的,没有特别的地方。长此以往,他的自信心就逐步增强了。

4. 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让随班就读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活动正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践行的场境,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拓展到现实生活领域,拓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感受和体验,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终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师根据随班就读学生身体发展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优先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他们不但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还能一展所长。这些活动成了他们自信的源泉,更成为他们个性得以张扬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兴趣是激励他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育反思

随着学校、老师对随班就读学生培养方案的不断探索与尝试,我真切地看到了明明的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优化随班就读学生的培养策略。

1、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档案,规范随班就读学生培养计划,让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2、建议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融合教育这方面的系统培训,使我们能够掌握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知识,这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更加有针对性,才能使工作开展的更好。

四、结语

随班就读的这些特殊学生由于身体方面的各种原因,使得他们认知、情感、沟通能力以及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于普通学校学生,而他们将来也要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这些学生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培养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对于生活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一些简单的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融合教育让听障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有数据显示从学前阶段就开始早期融合教育的听障儿童,交往能力、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接受挫折的能力等,比起在由全是听障儿童组成的特殊班级,障碍更小,问题更少。

因为普通班级信息量大,变化更多,他们的早期教育经验与健听儿童无异,所以他们能够拥有正常的社会技能,尤其是在各种关键期,听障儿童在融合环境中能够通过模仿,学到更多的技能,拥有更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只要这些孩子有需求,我们将全力以赴支持这些孩子的发展,让他们获得更幸福的人生。我们会用行动告诉大家,为所有孩子提供适宜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每个生命都会在特定的时期绽放,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被呵护。这群特殊的孩子让我们再次懂得爱与尊重。我坚信,融合教育,一定会让随班就读的孩子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成才之路》 | 2021 年第 007 期

2.《基础教育参考》 | 2021 年第 0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