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1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通过于膝关节周围制作一些小的工作通道,将关节镜及操作器械伸入到关节内实施操作,通常用于治疗膝关节内疾病,如滑膜增生、半月板撕裂、交叉韧带断裂、游离体骨性增生等。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具有小切口、恢复快、对关节损伤不大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恰当的术后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一起来看看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v常规护理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后,一般要求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定时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及脉搏等指标变化,抬高患肢,一般选择枕头或者软垫将患肢抬高大约20cm,以促进静脉回流,维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状态,减轻肿胀程度。注意观察切口的出血情况,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予以加压包扎处理,如果术后伤口渗血,可采取局部冷敷方式处理,冰袋放在膝关节两侧,可减轻水肿,预防进一步渗血,减轻疼痛感受。切口留置引流管一般24-48小时内拔除,若切口渗血较多,应该及时更换敷料。另外,注意观察足趾末梢循环、温度、皮肤、颜色和感觉运动等情况,避免因包扎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v康复护理

第一阶段,术后水肿期,一般是术后1-7天,此阶段主要开展肌力练习以及活动度练习,可预防粘连和肌肉萎缩,减轻疼痛和水肿程度。手术当天,待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和踝关节,若没有明显疼痛感受,可尝试着收缩股四头肌。术后第一天:(1)踝泵一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一组5分钟,每小时进行一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血液循环,消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天至少500次。(3)国绳肌等长训练,每天至少500次。术后第二天开始:(1)继续第一天的练习内容;(2)直腿抬高练习,将腿抬离床面大约10-15cm,每次保持30-60s,每天三组,每一组20-30次;(3)髌骨被动活动,每次10分钟,每天3次。

第二阶段,最大化保护期,一般是术后2-6周,此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患肢肌力,让患肢屈膝到90°。继续第一阶段的练习内容,术后第二周开始练习CPM机,初期设置范围0-30°,频率设置3-5/分,持续练习1小时,每日2次。术后2周时,屈膝可达到45°-50°,术后4周可达到90°。练习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后若觉得关节发胀、发热,可用冰袋冷敷。条件允许后,扶着拐杖不负重行走训练,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膝关节的稳定性仍较差,若过早负重可能导致膝关节内新损伤。

第三阶段,控制行走阶段,一般是术后7-12周,主要目的在于恢复患肢负重、行走和平衡能力。可单独站立,不用扶着拐杖便可短距离的行走,此时开始靠墙静蹲练习,站立位抗阻力直腿抬高训练,平行杠内患肢部分负重训练以及前后、侧向跨步训练。

第四阶段,中期保护阶段,一般是术后13-24周,主要目的在于增强肌肉的抗阻力量。主要训练内容有:(1)单腿提足跟练习,每组20个;(2)功率自行车抗阻力训练,每次15分钟;(3)俯卧位勾腿练习。

第五阶段,恢复到主动运动阶段,一般是术后25-52周,该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增强肌肉耐力,恢复自理能力。主要内容有适应性训练、力量和协调性训练、灵活性训练、肌肉耐力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术后2周拆线后才进行康复训练,此时关节已经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粘连,对关节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

v疼痛护理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后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术后1小时内开始评估疼痛程度,以后每隔4小时评估1次,一直到术后72小时。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如过度牵拉、关节腔积血、加压包扎过紧、活动等,尽可能避免或者去除诱发疼痛的因素,再根据疼痛评分和患者耐受性,选择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如沟通交流、心理疏导、看书读报、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药物干预可选择曲马多、杜冷丁减轻疼痛。

v感染护理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后有可能发生感染,需注意。术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天,每隔6小时测量1次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摄氏度,若体温明显升高或者膝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体温不降反升高,伤口跳痛,需立即检查伤口,判断有无感染。发热原因除了切口本身原因外,还需考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大便不通畅等全身因素,对症处理。另外,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鼓励患者多喝水,勤翻身,变换体位,有效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