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7
/ 2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观察

徐港

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改良化的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高频电凝切除术的为对照组,研究组对患者使用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率、标本回收率和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率、标本回收率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使用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方式对结直肠息肉的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减缓患者的手术指征,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等。

【关键词】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高频电凝切除术;结直肠息肉;临床效果

结直肠息肉消化系统上的多发病,通常是因为患者的结直肠黏膜表面的突出,导致患者的肠腔息肉出现息肉状的病变引起,也可称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前的一种病变,可能会因此转变为直肠癌,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的男女病例数分别为22例和11例,(56.22±4.76)岁,(1.81±0.22)cm分别是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平均息肉直径。对照组患者男女病例数分别为20例和13例,(55.90±4.62)岁,(1.82±0.25)cm分别是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平均息肉直径。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并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并同意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则对患者使用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术前准备

所有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在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术前,需要经过相关临床手术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且在实施手术治疗的前7天,相关医务人员需要嘱咐患者使用抗凝的药物等,手术的前1天需要让中使用口服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好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在手术前的30分钟,需要让患者使用二甲硅油散,有助于在手术前清除患者胃肠道中的泡沫。

2.高频电凝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在使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时,需要将内镜置入患者的体内,从盲部进行缓慢的退镜,期间还需要将气体的二氧化碳注入患者的肠腔内,之后利用置入患者体内的内镜,找到患者体内病理组织的具体位置,进行息肉的定位,在通过内镜的观察,将套圈器防止患者息肉的底部,使用高频电流发生器将其切除,之后可将切除的病灶标本送往病理检查。

3.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

患者在进行改良的内镜黏膜切除术中,仍然需要将内镜防止到患者的盲部,进行病理组织的观察和位置的确定,之后需要在观察到的病灶边缘的2mm~3mm的地方使用注射针,之后再将注射针斜着对中的病灶进行2~6ml/次的刺入。若患者的病变组织较大,可以在注射中加入大量的生理盐水,让患者的病灶隆起,再将圈套器送至头端,之后在病灶边缘的3mm处划开一圈,使用黏膜凹槽套入,确保病灶充分套住后,在将其套圈缩紧,对其进行切除,切除后需要对患者的创口进行观察,嘱咐患者术后的12小时~24小时内需要禁食。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率、标本回收率和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x2用于对计数资料的检验,并用率(%)表示,t用于对计量资料的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指标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指标的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卧床时间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研究组

33

5.88±2.26(min)

2.31±0.26(d)

25.60±2.71(h)

对照组

33

20.16±1.95(min)

5.50±1.22(d)

35.44±3.52(h)

t

-

27.482

14.691

11.053

P

-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标本回收率、复发率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标本回收率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标本回收率、复发率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不良反应率

标本回收率

复发率

研究组

33

2(6.06%)

32(96.97%)

2(6.60%)

对照组

33

12(36.37%)

21(63.64%)

15(45.46%)

x2

-

9.066

11.591

13.390

P

-

0.003

0.001

0.001

3.讨论

结直肠息肉可发生在结肠的任意部位,有病程长、发病率高等特点,容易引起癌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对于结直肠息肉患者治疗中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通过对患者体内的病理组织进行切除,对患者进行较为彻底的治疗,且在医疗水平和技术的发展下,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式也有所改良,改良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改良版手术。

本文中,主要对结直肠息肉的患者使用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在黄元[3]等人的研究中提到,结直肠息肉容易引起癌变,且病灶很多不能完全切除,容易引起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情况,而使用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且相较于高频的电凝切除术有时间短、损伤小的优势和特点。本次研究最后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和疾病复发的人数少于对照组,标本回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即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标本回收率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使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的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减少治疗后复发的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阙扬铭,季峰,朱华丽,等. 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2020,42(7):713-716.

[2].谢鸿昌. 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平坦型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6):37-39.

[3].黄元,徐莹,许庆红.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