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7
/ 2

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袁明忠、袁秋、刘星、刘渊杰、郭志远

四川荣县人民医院643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脊髓型颈椎病18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观察组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和右侧屈曲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与前路颈椎融合术治疗均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如果想要保证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脊髓型颈椎病;疗效

本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机体患脊髓型颈椎病时的治疗方法。在疾病初期,保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当疾病进展到后期时,保守治疗的效果有限,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方法。这两种手术治疗的目的都是减轻颈椎神经根受压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将受损的颈椎间盘移除,然后用人工间盘代替,从而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这种手术的优点是可以完整地保留颈椎结构,术后颈椎的运动和活动范围都比较正常。但是,由于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时间也较长,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因此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综合来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在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快术后的康复进程,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这项研究中,我院选择了脊髓型颈椎病180例患者,全部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7:3,平均年龄为(48.6±5.2)岁。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这样两组患者就不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才能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才正式开始进行。

1.2方法

全部患者取仰卧位,肩后垫高,保持颈椎自然后伸位,气管插管全麻后开始手术。在右侧颈部做横向切口,向其内注射1:200肾上腺素盐水,将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逐层切开,暴露椎前筋膜,置入定位针,在C臂机下定位病变间隙。此后对照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具体方法为:

1.2.1对照组:将椎间盘和上、下软骨板摘除,置入椎间融合器和钛板,在C臂机透视下固定妥善后对切口进行冲洗,有效止血,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妥善放置引流管。

1.2.2观察组:将椎间盘和上、下软骨板摘除,相邻软骨板打磨光滑。将椎间隙逐级撑开,向其中插入矢状位楔形定位器。将双侧神经根管扩大,其中的脊髓和神经根彻底减压,椎间隙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打磨下来的骨屑去掉、放置适宜的人工颈椎间盘,在C臂机透视下保证妥善放置,止血,手术视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妥善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和右侧屈曲测定值。(2)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有0-4级,级数越高,退变程度越重。

1.4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颈椎邻近节段运动范围变化上的比较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颈椎邻近节段运动范围变化比较()

组别

前屈后伸

左侧屈曲

右侧屈曲

观察组(n=90)

手术前

手术后

对照组(n=90)

手术前

手术后

8.28±0.81

8.82±0.14

8.82±0.71

12.75±1.53

6.08±0.65

6.63±0.62

6.39±0.62

8.45±1.52

6.31±0.25

7.32±0.45

6.04±0.37

8.62±1.52

2.2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颈椎邻近节段退变上的比较 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颈椎邻近节段退变比较(n,%)

组别

无退变

轻度退变

中度退变

重度退变

观察组(n=90)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对照组(n=90)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85(94.00%)

84(93.33%)

80(88.89%)

73(81.11%)

3(3.33%)

4(4.44%)

6(6.67%)

8(8.89%)

2(2.22%)

2(2.22%)

4(4.44%)

7(7.00%)

0

0

0

2(2.00%)

3讨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非融合技术,通过向病变部位置入椎间盘假体,对病变节段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替代。相比之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通过脊柱活动度的牺牲来换取治疗效果,其安全隐患较大。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能够更好地保留颈椎的运动功能,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切除,椎间高度和关节活动度更好,同时对相邻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优先考虑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以确保颈椎活动度的恢复和减少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

总之,颈椎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保留颈椎的运动功能。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出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毅,曾俊峰,刘浩,洪瑛,龚全,马立泰,王贝宇,丁琛,邓宇骁. 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骨科杂志,2017,23(03):193-197.

[2]王英杰,贾连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9):1734-1739.

[3]陈雷. 颈椎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对下位关节突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7.

[4]陈立科.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邻近下位椎间隙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06.

[5]梁秋发. 颈椎病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