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的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财务会计的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分析

曾紫雯

汉口学院430212

摘要:在企业发展中,会计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因此,我国愈发重视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会计的创新离不开高校的知识铺垫,也离不开企业的需求导向及实践磨炼。文章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在新型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结合企业的需求和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会计的创新与发展进行研究,以促进“新文科”“新商科”建设的推进及会计持久性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育创新;策略分析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变化,原有会计制度难以符合高校财务工作需求。新会计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与依据,能够从根本上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推动财务管理创新与改革,实现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展现高校实际资产情况,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持,保证教学质量。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部分高校存在多样性问题,管理水平较低,无形中增加了财务风险。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核算、预算管理与财务内控等方面。依据新会计准则要求,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是实现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高校应积极探究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围绕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探索财务管理应对方案,发挥新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价值,为高校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1财务共享服务背景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化规范企业集团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的业务不断增多,企业集团迫切需要运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我国企业集团国内外并购重组越来越频繁,集团异地分子公司越来越多,分子公司财务部门不断增加,组织结构冗余,“大企业病”也会导致集团分子公司部门沟通困难、信息交流不畅以及财务管理效率越来越差,企业集团也迫切需要改变高成本、低效率财务管理状态。随着网络技术与“大智移云物区”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财务共享服务就成为企业集团优化组织结构、改变业务财务流程以及节约企业营运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由此,能够借助“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进行远程核算与管理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关注。国资委在2011年《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99号)对中央企业提出了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有关要求。2013年财政部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中也指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应该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4年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纳入会计改革发展规划,从政府层面引导财务共享服务工作。但由于我国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研究与应用较晚,满足企业集团需求的复合型财务共享会计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效果。因此,培养满足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会计管理人才就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2财务会计的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分析

2.1依托财务会计实训平台,“教、学、做”合一,提升实践效果

运用校内实训室,依据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内容,依托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平台真实地再现企业真实工作情景,进行仿真情景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参与的平台,遵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逐步开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范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采用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在课堂内外创设各种情境和平台,将教学主题融入各类财务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切实地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课堂上的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掌握财务工作实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下带着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去思考,通过实训基地去体验,使学生充满了对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性思考,切身体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专业技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运用。

2.2改进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老师也应当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发展特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在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财务管理教学目标来实现课堂内容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多态融合。为了让学生全方面了解财务管理知识,老师也可以通过列举案例、播放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业务办理的常用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另外,为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老师也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展开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教学,在此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借助学习通慕课等形式对学习资料上传,让学生主动学习财务管理内容。这样既不限制学生学习时间及空间,同时老师也可以借助数据信息来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财务管理经验,老师也可以借助ERP沙盘及企业模拟经营等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及运营流程,借助自身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对财务问题及财务业务进行处理。

2.3会计人员要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进行全面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会计人员的学习目标不再局限于基础的财务会计工作,其改变的重点为会计技能和能力与计算机性能良好融合的能力培养。除了会计专业知识,会计的规章制度知识也是职业精神的体现,是以财务知识、政策、税务管理、经济知识、法律法规为基础的体现,对不同的人才提出了特殊的工作要求,要求员工扩大知识面,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全面发展。由于会计中不确定因素的逐步增加,服务管理形态日益发展,技术管理的难度日益提高,因此会计人员需要通过掌握大数据分析、评估与选择技能,学会运用IT信息技术辅助会计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完成对会计信息数据的输入输出等操作,以满足信息化环境的发展。

2.4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为保证财务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首先,高校应做好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建设工作,依据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要求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要求,完善相关科目,如事业收入科目、业务活动费用科目和管理费用科目等。在科目设置完成后,应做好预算会计科目的衔接工作。其次,针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高校应进行调整与优化,发挥信息系统优势,优化预算、采购和收费等财务会计相关工作。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升级,提高整体财务会计质量,保证财务管理水平。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提高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多方联动,学校、教师、学生一起努力,通过规划课程实践体系,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引导老师积累实践经验;通过与学生共享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料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自觉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芸.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能力构建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9(17).

[2]郭文,姚文韵.财务共享服务趋势下的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9(5).

[3]陈虎.财务共享服务与全球化财务人才培养[J].财务与会计,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