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临床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临床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意义分析

王仕芳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心血管内科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预警评分(MEWS)结合临床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MEWS+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pCI发生率、AMI复发率、患者对AMI知识的良好掌握率和完全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时间、急诊治疗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全符合率(77.33%)和护理总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42.22%、44.44%、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程度、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预警评分;临床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患者分为2组,各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7~67)岁,平均(51.43±3.65)岁;<50岁共10例,50~60岁共24例,61~70岁共11例;体重指数(21~26)kg/m2,平均(23.18±2.75)kg/m2;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22例,20例,3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15例、6例。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35~69)岁,平均(51.65±2.94)岁;<50岁共8例,50~60岁共25例,61~70岁共12例;体重指数(21~25)kg/m2,平均(23.21±2.33)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25例,15例,5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13例、8例。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P>0.05;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影像学、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检查,确诊AMI;发病≤12h。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异常;其他心脑血管病变;沟通障碍;认知异常;恶性肿瘤。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引导入院完成各项检查、建立静脉通道、院内转运和抢救、专科交接、体征监护、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MEWS结合临床护理路径。

1.2.1入院分诊

入院后用MEWS对患者分级:Ⅰ级(0~4分)、Ⅱ级(5~8分)、Ⅲ级(>9分)。Ⅰ级分配N1护理人员,用蓝色标志,送患者至普通救治区,每3h评估MEWS;Ⅱ级分配N2、N3护理人员,黄色标志,送至高危区,每1h重评1次;Ⅲ级患者分配N4护理人员,红色标志,送至抢救区,每0.5h重评1次。

1.2.2急诊治疗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氧支持,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结果和患者主诉进行胸痛镇痛。医师确定治疗方案后,护士积极配合,溶栓者每30min监测1次心电变化,PCI术治疗者作为围术期基础护理。

1.2.3恢复期

治疗后24h内评估体征,2h/次,告知患者疗效,了解患者需求。治疗后次日,采用列表形式对比入院与当下生命体征,使患者明确疗效;举例近年来治疗有效率和,缓解负性情绪;告知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措施,及依从治疗的重要性。建立病友帮扶小组,促进病友交流(20min/次),推荐表现良好患者鼓励病友共同积极面对治疗。治疗后次日~治疗后3d,采用思维导图、视频演示、口头讲述等进行健康教育。包括运动指导(体位、翻身、呼吸、康复运动)、饮食指导(每日热量和营养成分控制、饮食搭配、饮食禁忌)、并发症预防(常见并发症、诱因、征兆和自我观察、预防对策)、用药指导。治疗后第4d,体征稳定后指导心脏康复7步法训练。卧床热身:半卧位,指导放松呼吸训练,3~5组/次,之后进行四肢被动运动(肘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臀部屈伸、肩部环形提起、足踝伸展),8~10min/次。坐位热身:坐于床边,完上述卧床训练项目。站立位踏步:床旁站立,原地踏步10~20次,之后缓步行走30~40m。下床行走:下床踏步10~20次,之后行蹲屈伸膝关节训练,缓步走40~50m。上楼梯训练:热身后步行100m,上1/2层楼梯。爬楼训练:热身后步行150m,上下1/2楼梯;之后进行强化训练,完成上下1层楼梯。

1.2.4出院前

出院前1d,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出院检查,确保患者均加入院外康复微信群,反复强调定时查看微信、学习康复知识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心功能,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发症情况,包括尿潴留、皮下血肿、腰背疼痛、低血压;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佳。

2结果

2.1两组救治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

2.2两组并发症、再行PCI、AMI复发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再行PCI、AMI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AMI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AMI知识掌握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完全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

2讨论

作为一种新的护理形式,CNP为护理人员提供标准化和标准化的护理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简化和规范治疗和护理工作;有效控制工作质量,减少事故;它可以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目前,通过众多研究人员和一线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和改进,CNP已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MEWS是危重症患者的有效评估方法。通过对意识、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和心率等五项生理指标的评估,可以更好、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分数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并制定不同级别的医疗干预原则。当分数达到一定标准时,它将“触发”级别,并要求尽快进行更积极的医疗干预;为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指导;国外研究指出,4-5分的MEWS评分是确定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临界点。大多数MEWS<5分的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MEWS≥5分的患者病情恶化风险较高,通常需要住院治疗9分表示死亡风险显著增加。而且,从急诊科检查到完成病情评估,仅需3至10分钟,平均约7分钟,操作简单快捷。

基于CNP,本研究构建了AMI治疗和护理计划。以时间为横轴,MEWS评分和其他护理干预措施为纵轴,AMI护理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入院分诊”、“急诊治疗期”、“恢复期”、“出院前”。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每个阶段护理的目的和规划,将等待医嘱等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例如,在恢复期,告知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对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使他们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与AMI治疗、并发症和康复相关的健康知识,纠正错误认知,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因此,观察组掌握AMI知识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的完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发现它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治疗依从性(P<0.05)。这项研究的结果是相似的。在本研究中,MEWS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协助分诊和治疗,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患者安排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确保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并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并将其安排到不同的病房,这有利于风险控制,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更频繁的MEWS评估,动态掌握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结合CNP的健康知识教育和7步心脏康复训练,从护士和患者的因素出发,有效控制了并发症的风险,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因此,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急诊、卧床休息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提示MEWS+CNP护理模式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促进康复。最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据认为,观察组的患者康复过程更快,并发症更少,对不同时期的患者护理有更好的指导,这赢得了患者的认可。

结论

综上所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AMI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利恩.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6):1029.

[2]张星.临床路径引导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3):2217.

[3]徐明.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08.

[4]马玮,刘敬,陈娟,等.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3):73.

[5]王颖.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8.

作者简介:王仕芳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

专科方向:心血管重症护理,个案管理,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