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3

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徐彩君

杭州金溪山庄, 浙江 杭州  310007

:会计政策是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会计计价和会计披露的具体方法,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和财务绩效评价具有重要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不仅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对公司发展造成阻碍。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一直是财务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选择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分析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政策;政策选择;政策原则;利益相关方;对策

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同一种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存在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情况和业务本质选择最适合的会计政策。这其中涉及到职业判断和决策能力,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同,会计信息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以及在具体会计处理过程中所确定的规则和方法。它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选取合适的会计政策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会计政策是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的指导方针,它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披露和分类等方面。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重要会计估计、报表披露、外币报表处理等。

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企业在面临多种会计处理方法时应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会计政策,并通过适当的披露,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准确的财务信息。

一、本文理论基础

1、信息经济学理论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分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关注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和价值,研究信息对经济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会计信息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企业内部对于经营状况的信息比外部用户更加了解。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会考虑其对内外部信息的影响,选择能够最大程度反映其经营状况的会计政策,因此,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和价值与其他经济资源(如劳动力、资本等)不相上下,甚至可以对它们产生重要的影响;信息的不完全性导致了市场失灵,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最优资源配置;信息的交易成本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信息交易所需的成本是影响市场中信息流动的重要因素,这些成本包括搜寻成本、监管成本、谈判成本等;信息透明度对市场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信息透明度越高,市场的有效性就越高,资源配置也就越优化;信息与竞争密切相关,信息的流通可以增强市场竞争,从而降低价格和提高产品质量。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而信息的不完全性则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信息透明度对于实现市场有效性和最优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2、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R. Edward Freeman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应该只考虑到股东的利益,而应该将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会公众等)的利益都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

企业股东、债权人和供应商等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期望,选择最符合利益相关者期望的会计政策。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企业应该关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人和组织,而不仅仅是股东,企业要能够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综合考虑,达到最大化总体利益的目的。另外,它还强调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企业不仅要注重生产,还要积极应对环境污染等难题,提高对社会责任的重视。

利益相关者理论促使企业从传统的以股东利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转向了全面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经营管理。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顾客、供应商、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权益。

二、会计政策选择错误的原因分析

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新业务的出现,会计准则与实际会计工作出现时滞性。由于会计准则本身也不是完美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实时更新和不断完善。会计政策使企业财务信息更完整、更真实的呈现,同时也表明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缺乏选择意识:部分企业缺乏对会计政策选择的意识,或者没有规范的选择程序和目标,导致随意性较大,使会计政策与企业目标相悖,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由于利益驱动,一些企业可能会将会计政策选择与自身的利益挂钩,从而忽略了会计政策的真实与完整,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损害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同时专业素质不足,财务专业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变化和财务知识的更迭,也会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错误。一些企业制度规定不清,容易选择错误的会计政策。审计部门没有对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给予判断,使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当,但难以被发现和纠正。

本文认为,选择错误的会计政策主要原因如下:

1、会计准则滞后性情况较重

随着经济发展,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会计准则往往无法及时跟上节奏,这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利用空间。但是,会计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变更,变更时要在会计报告中说明变更原因、变更情况及变更影响。从我国会计准则相关要求来看,会计政策的“随意变更”没有严格的判断依据,审计部门无法判断变更的准确与否,而企业也难以披露准确的会计政策选择信息,没有充分解析其选择原因,缺乏透明度。

2、会计人员专业理解不到位,公司治理机制不科学。

会计人员需要具备高素质和前瞻性,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同时,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遵守会计准则和法规,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使得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够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服务。

3、缺乏会计政策选择程序,

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要具有完善的规范性、目标性的程序,意识到会计政策与企业目标的紧密联系,因此选择的政策不够合理、存在随意性,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这种情况使得会计政策选择的作用大打折扣,也让企业失去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目标的机会。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外部因素分析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内部方面,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者的个人意志和能力、财务状况与企业文化等都会成为影响的关键因素。在外部方面,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国家政治及社会状况等也会影响到会计政策的选择。

其中,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企业会采取较为激进的会计政策,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经济收益;当经济发展水平低迷,企业可能更倾向于保守的会计政策,来规避经营风险。

2、法律因素:在诸多的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中,法律法规的影响指最为直接的,因为会计需要遵守会计规章制度,尤其是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健全的会计法律制度下,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行为。

3、政治因素:政治环境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政策的选择,例如政府可能对某些高利润企业实行限制性政策,企业为了避免政府的干涉,可能会选择较为保守的会计政策。

4、社会因素:企业所处的地域,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不同企业职工的价值观等。企业可能会根据社会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

5、行业因素: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也会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例如生产型企业可能会采取较为保守的会计政策,而金融业企业可能会采取较为积极的会计政策。

(二)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1、财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及工作能力

在会计实践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工作能力。他们需要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做出多方面的权衡,制定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在会计工作处理中,财务人员要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公平公正的处理财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2、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因素

在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存在不同的利益驱使,从而会影响到会计政策的选择。管理者会选择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会计政策,或者利用职权做出维护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决策依据。投资者则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会计政策,以保全资本和避免股权稀释。债权人会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降低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在符合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符合现状的会计政策。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审计工作,避免管理者的操纵和不当行为,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如实反映公司经营状况,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四、案例分析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分析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A制造企业在2019年发生一笔3,000万元的大额投资,用于新厂房的建设,投资将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A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制定会计政策时,需要考虑如何计量这笔投资的成本,以及如何进行折旧摊销。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如何遵循相关的会计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在考虑这些问题之前,A企业首先需要了解一些会计概念和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包括实质重于形式、持续性、稳定性、可比性、谨慎性、公允性等。合适的会计政策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防止企业通过对会计政策的编造虚假谋取不良利益。因此,在挑选会计政策时,会计政策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和环境要素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确保所有的关联利益方都参与其中,加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保护关联利益方的权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认为,企业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如何计量新厂房的成本?

企业在新厂房建设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可以计入新厂房的成本中,例如建筑材料、人工费用等。此外,企业还需要考虑间接成本的计算问题,例如土地租赁费用、水电费用、运输费用等。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这些间接成本可以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计入新厂房的成本中。

2、如何进行折旧摊销?

企业新厂房需要进行折旧摊销,而具体的折旧摊销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等。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需要考虑到诸如税务、会计、管理等因素,以及企业的资产规模、产能利用率、技术水平等因素。

3、如何遵守会计法规?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需要遵守相关的会计法规,例如《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编制准则》等。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按照准确、完整、真实的原则进行。

五、研究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1、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不得违规操作。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准确。

2、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长期利益,采取合理、稳健、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政策,避免采取过于激进或保守的会计政策,带来不利的影响。

3、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应考虑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沟通和协商,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利益。企业应尽量公开透明,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增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任和信心。

4、加强内部控制,避免管理人员的个人动机对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影响,防范操纵财务报表的行为。

5、定期对会计政策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修订会计政策,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完整。

综上所述,本文建议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后做出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会计政策,提升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昆儒,姚会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J].会计之友.2008,(24):97-104.

[2]李妮.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信息化系.2014年:328-328.

[3]刘永涛,陈运森,谢德仁,等.董事连锁网络与会计政策趋同——基于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15,(1):1-30.

[4]田昆儒,姚会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J].会计之友.2008,(24):97-104.

[5]王小鹏,朱开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我国制度性选择合理性的实证检验——基于2006年我国准则变革上市公司两套报表的自然实验数据[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3):71-78.